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为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挑选127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病史、心电图、冠脉造影等确诊为冠心病的111例患者作为冠心病组,以血清抗HpIgG抗体阳性为感染标志,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Hp感染率(61%)高于正常对照组(39%)(P<0.001);Hp感染是独立于其它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785,x2=14.82,P<0.001);冠心病组CagA阳性感染率(98.5%)高于正常对照组(67.4%)(P<0.05);冠心病组Hp阳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LPO浓度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炎症引起脂质过氧化物、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促进血栓形成可能是Hp感染诱发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秩边透水道针法应用于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重庆市某医院收治的31例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6)与对照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间隙导尿法、经皮膀胱电刺激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尿失禁次数、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及日平均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平均单次尿量均多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逼尿肌压力及最大尿道闭合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膀胱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间隙导尿、经皮膀胱电刺激的基础上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脊髓圆锥以上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优于仅用间隙导尿及经皮膀胱电刺激,其可增加日平均单次尿量、增加膀胱最大容量、降低膀胱逼尿肌压力,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说明秩边透水道针法可显著改善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以及膀胱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和常规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透析龄超过9个月且iPTH明显升高的尿毒症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5岁,平均透析龄(18.6±9.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HDF组和H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每周均透析三次,HDF组为1次HDF、2次HD,每次透析4h。HDF组使用F60滤过器;HD组使用F6HPS透析器,统一低分子肝素抗凝。检测透析前后患者血液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iPTH水平并计算其清除百分率。结果SCr与BUN清除率在HD组分别为(70.6%±3.2%)和(74.2%±4.0%),在HDF组分别为(71.8%±2.3%)和(76.2%±3.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组血iPTH值透析前后无显著差异,清除率仅为(1.7%±0.9%),而HDF组iPTH的清除率为(32.8%±7.8%),该组透析前后溶质浓度及清除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无差异,但HDF对中分子物质(iPTH)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定期HDF有利于iPTH的清除、防止iPTH异常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降低代谢性骨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加强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涛  祝军  张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38-2938
目的研究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并发牙龈炎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86例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出现牙龈炎而导致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修复体边缘不良占41.86%,修复体外形不佳占11.63%,邻接关系不良占23.26%,粘接材料残留占13.95%。结论为减少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出现牙龈炎,应严格遵循设计原则和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放液引起的心包腔内压、心房压变化与心房扩张,对心钠素(ANF)释放的影响。方法对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置管引流,记录引流前后的心包腔压力及尿量的变化,测定心包积液与血浆ANF浓度。其中一例做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心包穿刺放液前血浆ANF低于正常水平,心包液ANF高于血浆水平(P<0.05),放液后心包压、右房压下降,血浆ANF反向升高(P<0.05),24小时尿量增加,心包液ANF明显下降,且低于血浆水平。结论心包积液穿刺放液刺激血浆ANF的释放,产生利尿作用。ANF的释放依赖于心房的扩张,而不是心房压的升高。心包具有分泌ANF功能,其分泌量随心包腔内压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祝军  李智  凌云 《山东中医杂志》2010,(10):706-708
目的:对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小巴豆(Croton tiglium var.xiaopadou)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对映-7β-羟-16-贝壳杉烯-15-酮;②crotonadiol;③crotozambefuran B;④对映-7β,15β-二羟基-16-贝壳杉烯;⑤β-谷甾醇;⑥胡萝卜苷。化合物①~④均为二萜类化合物。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