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精准胆道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接受胆囊癌传统经验式外科手术,观察组接受精准胆道外科理论引导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 年,比较两组患者的1 年、2 年及3 年生存率,并绘制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48±7.20) vs( 15.86±5.93),t=16.64, P<0.001]和阳性淋巴结数目[(9.94±3.50) vs( 5.27±4.39),t=7.51,P<0.001]更高,R0切除率(76.92% vs 36.54%,χ2=16.37,P<0.001)、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率(34.62% vs 11.54%,χ2=5.13,P=0.02)及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率(17.31% vs 3.85%,χ2=4.98,P=0.02)更高,术后排气时间[(1.05±0.38)d vs( 1.93±0.46)d, t=5.39,P<0.001]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85±1.16)d vs( 6.26±1.92)d,t=7.88,P<0.001]均明显更早;并发症发生率(23.08% vs 30.77%,χ2=0.78,P=0.38)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1 年(61.54% vs 40.38%, χ2=4.66,P=0.03)、2年(44.23% vs 19.23%,χ2=7.50,P<0.001)及3年(26.92% vs 7.69%,χ2=6.72,P<0.001)生存率比对照组高,中位生存时间[(17.37±8.64)个月 vs( 8.95±4.59)个月,t=14.96,P<0.001]更长。结论 精准胆道外科手术有助于胆囊癌患者选取最佳术式,提高手术切除质量和R0切除率,并能有效控制手术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皮儒先  李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54-155
本院收治小儿巨大横结肠系膜囊肿1例,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患儿,男,4岁。起病隐匿,因入院5个月前洗澡时被家长发现中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并可触及圆形质软包块,可移动,包块大小当时家长未注意,患儿家长当时未予以重视。直到患儿家长发现患儿腹部进行性增大,无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3.
笔者诊治1例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反复右下腹痛12d,加重9h入院。起始表现为右下腹间断性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无腹泻、黏脓血便,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恶心、呕吐、返酸。病程中症状持续存在,给予抗感染、抑酸、补液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入院前9h右下腹痛症状加重,并呈持续性胀痛,伴呕吐胃内容物。1个月前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球炎",偶感嗳气。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就本院诊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进行性智力障碍和认知功能不全3年余于2011年9月就诊本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8年7月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计算障碍及定向障碍,且病情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 LOC100288637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集GSE58043和GSE10694,得出LOC100288637及hsa‐miR‐101‐3p在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RNA‐hy‐brid分析LOC100288637与hsa‐miR‐101‐3p的结合具有可能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检测LOC100288637表达量。荧光原位杂交观察LOC100288637在细胞中的定位。敲低LOC100288637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过表达hsa‐miR‐101‐3p后,检测 LOC100288637的变化。结果 LOC10028863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 P<0.05);LOC100288637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肝细胞系(P<0.05)。LOC100288637在 HepG2细胞核质均有表达,以细胞质居多。敲低LOC100288637后 HepG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过表达hsa‐miR‐101‐3p后,LOC100288637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LncRNA LOC100288637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接受hsa‐miR‐101‐3p靶向调控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调整肠道菌群对肝功能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服用微生态制剂,而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后给予常规处理不加服微生态制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内毒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T、ALT和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ST低于对照组[(99.4±8.8)IU/L vs(185.7±13.6)IU/L,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104.7±8.9)IU/L vs(156.8±15.8)IU/L,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95.8±4.8)ng/L vs(184.7±14.8)ng/L,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后调整肠道菌群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减少内毒素水平,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8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保胆取石术组(EMIC组)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MI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C组(P<0.05);治疗后EMIC组患者生理功能状态、主观症状、心理情绪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LC组(P <0.05);EMI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4% (5/71),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9% (16/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保留了机体胆囊的生理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憩室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关于十二指肠憩室的文章,对各种术式术后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各种术式疗效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在症状缓解率方面,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胃肠转流术式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9,4.285,12.914,19.266,3.938,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9.166,7.926,4.659,4.858,P<0.05).结论 对于症状明显并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憩室炎及其并发症,经不同的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以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Roux-en-Y吻合的憩室旷置术安全,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皮儒先  袁涛  陈俊英  陈平 《重庆医学》2016,(10):1395-1397
目的:探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治疗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运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治疗的12例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成功止血,成功率100%,其中因医源性损伤导致胆道出血9例,占75%。随访1~3年,暂无胆道再出血发生,B超检查电凝止血处肝内胆管无结石形成。结论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控制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直观微创、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对难取性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开放性胆道手术中和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困难的患者,利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89例(2~3级肝内胆管嵌顿及较大结石4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5例,术后胆总管残余巨大结石29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石取净率为97.7%,特别是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明显提高了胆道取石的成功率.结论 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可有效治疗胆道术中和术后难取性结石,可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