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评估胰管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相关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2017年12月的有关在PD术中比较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的研究,对每个试验进行评估并且提取数据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共458例患者,其中227例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231例为非引流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管支撑外引流组较非引流组总体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RR=0.57,95%CI=0.40~0.82,P=0.002),且主要降低B/C级胰瘘的发生率(RR=0.57,95%CI=0.38~0.85,P=0.006)以及主要对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有效(RR=0.55,95%CI=0.37~0.82,P=0.003),此外,在行导管黏膜吻合术患者中,胰管支撑外引流组的胰瘘发生率也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42,95%CI=0.22~0.80,P=0.008)。胰管支撑外引流组术后总体并发症较非引流组明显降低(RR=0.79,95%CI=0.64~0.98,P=0.03)。两组患者在胃排空延迟、腹腔出血、腹腔积液、伤口感染与总体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管支撑外引流的使用能有效减少PD术后胰瘘及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中美蓝试验预防肝胆管结石术切肝后胆漏的效果。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肝切除术病人58例,根据术中是否行美蓝试验分为两组,美蓝组30例,肝切除术中行美蓝试验验证胆道系统通畅性及是否存在细小胆管残端,并对胆漏点进行封闭处理;对照组28例,肝切除术中行传统白纱布覆盖或胆道注水试验等方式寻找胆漏点。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胆漏检出率、术后3天胆漏情况、引流液总胆红素、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成功58例。美蓝组发生术后胆漏1例,出血1例,感染3例;对照组发生术后胆漏7例,出血1例,感染4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美蓝组术中胆漏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胆漏发生率、引流液总胆红素、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感染等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病人在肝切除术中行美蓝试验提高了术中胆漏检出率,经过精确缝扎,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于急性胆管炎(AC)病人的病情评估和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收治的76例急性胆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将76例AC病人作为AC组,并且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2)、中重度组(n=34):另选取同时期的患有胆管结石但无感染者7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PCT、CRP的变化水平,以及其诊断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比较PCT与CRP对于AC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评估的能力。结果治疗前AC组的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组的PCT、CRP水平均低于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治疗后血清中的PCT、CRP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可看出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86,0.94),明显高于CRP0.64(95%CI:0.63,0.77)。结论 PCT、CRP均能早期检测AC,且PCT对于早期诊断AC的临床价值高于CR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更有助于临床评估AC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是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与胰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PPL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现报道我科收住入院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病例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半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误诊为胰腺肿瘤的胰腺结核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上腹胀痛10余天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腹部增强CT及MRI提示胰头延展至肝门区实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散在粟粒样多发小结节,胰头至肝门触及质硬肿块,手术切除肿物解除压迫,术后病理结果示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遂行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痊愈。结论:胰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极易与胰腺良恶性肿瘤相混淆,常常造成误诊。详细的病史采集及肺外结核表现应引起重视,加强对胰腺结核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治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portal vein,CTPV)是指由各种因素致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门静脉高压,为减轻门静脉高压、保证正常的肝功能,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或阻塞后再通的一种代偿性病变。虽然目前针对CTPV治疗措施多种多样,但CTPV总体疗效不佳。现报道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住入院的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肝尾状叶肿大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以制定对患者更有利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及注水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标准,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2),观察组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后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对照组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比分析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漏发生率(0 vs. 11.3%)及结石残留率(0 vs. 8.1%)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通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及注水试验可减少术后结石残留,降低术后二次手术风险,同时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患者康复快,花费少,且操作简单、易行,符合微创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中胰腺残端切闭联合手工缝合与胰腺-空肠端端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收治的6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残端闭合组:DP术中胰腺使用切割闭合器切闭后联合手工加强缝合(n=30);胰肠吻合组:DP术中胰腺残端与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n=34)。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的一般资料、胰腺质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发生率、出血等并发症、总住院天数、费用。结果 64例均手术成功。胰肠吻合组中术后发生胰瘘5例,且均为软胰腺患者;而残端闭合组术后发生胰瘘11例,其中软胰腺7例,硬胰腺4例;胰肠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残端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胰瘘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于两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比较,胰肠吻合组均大于残端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术中胰腺残端使用胰肠-空肠端端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且对于胰腺质地硬者效果更佳,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联合腹腔引流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ENBD分为ENBD组(n=39)与非ENBD组(n=33)。ENBD组发现胆漏后行腹腔穿刺置管及ENBD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非ENBD组发现胆漏后置入腹腔引流管引流,并予以保肝、抗感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72例胆漏患者均被治愈。ENBD组发生胰腺炎1例,感染性腹膜炎1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非ENBD组发生胆管炎2例,感染性腹膜炎4例,再次开腹手术6例。ENBD组胆漏愈合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优于非ENBD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单纯腹腔引流管,LC术后胆漏行ENBD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引流效果好、安全性高、康复快等优点,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