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创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观明 《中医正骨》2011,23(5):56-57
胫腓骨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呈开放性,且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常规手术内固定易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甚至发生骨不愈合,迟缓愈合并发症。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我们采用微创强生pi-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包含了腓骨(外踝)骨折、内踝骨折、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的损伤和关节脱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速交通的发达,复杂的踝关节骨折例数不断增加^[2]。对复杂的踝关节骨折,目前一致认同的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如克氏针、普通螺钉、加压螺钉、  相似文献   
3.
田观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6,29(7):588-592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 h~9 d,平均4.5 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35例,爆裂型13例。骨折部位:T_(11)9椎,T_(12)15椎,L_1 14椎,L_2 7椎,L_3 3椎。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I)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60~14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为75 ml。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4±2.6)%、(91.2±1.6)%、(86.9±3.2)%;局部后凸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6.6±3.2)°、(6.2±1.0)°、(6.8±1.5)°;SI分别为(51.6±4.2)%、(90.2±5.9)%、(88.7±4.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cle,VAS)分别为7.6±1.2、2.8±1.9、1.1±0.4。术后3 d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神经功能损坏、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同时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负荷传导,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 ,后期易并发膝关节粘连、僵直、关节不稳、创伤性骨关节炎等病变 ,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从1998年起本院开展关节镜 -X线电视联合监察下进行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6例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40例 ,女16例 ;年龄17~65岁。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 ,Ⅰ型单纯劈裂骨折16例 ,Ⅱ型劈裂合并压缩骨折23例 ,Ⅲ型单纯中央压缩骨折8例 ,Ⅳ型内髁骨折结合采用支持钢板固定5例 ,Ⅴ型双髁骨折内外侧双支持钢板固定2例 ,Ⅵ型伴干骺端与骨干分离骨折2例。其中新鲜骨折54…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97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经尺骨鹰嘴肘后入路,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l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DHS和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疾病,约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45%,其中35%~40%属于不稳定骨折,是引起老年人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7.
田观明  李沛  毕大卫 《中国骨伤》2023,36(11):1026-1030
目的:分析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22例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1~84(72.5±9.8)岁。初次内固定方式:Gamma钉固定14例,PFNA固定8例。内固定术后至THA时间10~68(32.2±21.3)个月。比较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通过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估假体位置。结果:1例在术后1年死于心衰,2例术后2年死于晚期肿瘤,其余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6~64(48.5±11.9)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可自由行走,4例需单手杖辅助,1例需助步器辅助。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9.2±12.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4.2±11.2)分(P<0.05);其中优9例,良7例,可3例。结论: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避免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