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一例死亡,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达到9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脊柱调衡手法与药物治疗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 将3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脊柱调衡手法组(手法组)和药物组。手法组20例, 其中男9例, 女11例, 年龄58~74岁, 平均(66.63±7.73)岁, 病程3~8个月, 平均(5.65±2.58)个月;采用脊柱调衡手法(依次循经理筋、松解痉挛、整骨扳拿、通络放松法)治疗, 时间30 min,1次/d,4 d为1疗程, 共9个疗程。药物组男8例, 女10例, 年龄57~70岁, 平均(63.51±6.61)岁, 病程3~5个月, 平均(4.82±1.43)个月;予口服塞来昔布加盐酸乙哌立松, 4 d为1疗程, 共 9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脊柱侧凸Cobb角及腰椎ODI评分。结果:治疗后, 手法组VAS评分5.38±0.99与药物组6.36±1.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手法组Cobb角(16.51±4.89)°与药物组(19.85±5.0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手法组腰椎ODI评分20.20±2.93与药物组26.01±3.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5).结论:采用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 能够调整脊柱两侧的肌力平衡, 矫正脊柱冠状面失衡, 恢复脊柱正常序列, 减少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缓解腰腿痛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法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6例,并与同期16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的百分率及节段后凸cobb角、VAS评分.结果:手法组治疗费用为(7.8±2.3)千元,单椎体骨折12例的平均手术时间(67.8±10.0)分钟;球囊组治疗费用为(20.0±7.1)千元,单椎体骨折10例平均手术时阃(112.1±10.5)分钟;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节段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指数等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而2组间术前、术后椎体前中后缘高度、节段后凸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治疗方式选择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7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手术组38例以手法复位或经皮撬拨复位、石膏管外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手术组37例采用取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足部评分、术后Bohler角、关节面平整性、治疗费用等。结果:病例平均随访18月,2组足部评分、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Bohler角、关节面平整性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手术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手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与非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但非手术治疗操作简单,早期并发症少、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茂荣  田纲  黄钊  韦明 《新中医》2007,39(9):52-54
目的:观察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在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2006年6月在本院分别接受非手术治疗(A组)41例与手术治疗(B组)54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功能评价、近期并发症、院内死亡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2组骨折功能评价、近期并发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A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则明显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掌握好适应症的前提下,以非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满意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苏波  王大伟  黄有荣  田纲 《中医正骨》2006,18(10):13-14
通过对比Gamma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四项临床指标,评估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为临床在治疗上提供选择的依所。以年代划界取样,将1989~1996年间采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97例设为A组;将1999~2003年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设为B组,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髋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时间A组8±0.5周,B组8±0.3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A组56±8.4天,B组20±5.5天;下床负重时间A组65±6.3天,B组46±7.5天;并发症A组43例,B组7例。表明在功能康复及预防并发症方面,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对这类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特别是对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一直存在分歧.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不同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固定器材,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近年来手术技术趋向于微创性,虽然减少了骨坏死的发生,但也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可能影响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方法各有利弊,制定出一套微创、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应该是目前乃至以后的一个研究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DHS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5项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6月~2004年12月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A组)与股骨头置换术(B组)各2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并发症、疗效优良率5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5项临床指标显示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明显优于DHS内固定,其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下肢骨折合并主要动脉损伤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方法对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损伤的处理方法、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一期截肢,4例感染坏死,3例无功能行二期截肢,15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处理是关键。截肢要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理及其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近40年来相关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要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存在如下发病机理:脂肪代谢紊乱;骨内压增加;骨质疏松及酒精的毒性作用;血管炎、前凝血状况及血管内凝血.结论: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存在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在前凝血状况下应用酒精及其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理论被认为很可能是酒精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病理学基础,而酒精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股骨头修复重建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