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丘脑出血致偏身失认症2例报告(沈阳矿务局本溪总医院神经科117000)王福祥,樊恒仁(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神经科)张忠贞身体失认症临床较少见,现报告2例经CT及磁共振证实为丘脑出血引起的偏身失认症。临床资料例1:男,47岁。洗脸时突感左面部及左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IL-12、IL-18基因对HIV-1外膜蛋白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方法 pVAX1GP120联合IL-12、IL-18基因或者pVAX1GP120单独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水平,以NIT比色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脯增殖,用乳酸脱氢酶(LDH)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IL)的应答。结果 与pVAX1GP120免疫组比较,pVAX1GP120联合IL-12、IL-18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 gp120抗体滴度升高,IFN-γ升高,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2、IL-18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有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IL-12、IL-18基因对体液免疫可能有抑制作用。因此,IL-12、IL-18基因对于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可能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别表达含IL—12和IL-18基因的质粒,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H37R1株CFP1O基因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提取RNA,用RT—PCR扩增IL-18 cDNA,并克隆人载体pGEM—Teasy中。测序证实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BamH Ⅰ和EcoR Ⅰ酶切位点。将分别表达小鼠IL—12和人IL—18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mlL12和pclL18,与MTB CFP10基因疫苗联合肌注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wk。每次免疫后2wk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CFP10抗体的滴度。结果:用RT—PCR成功地从人PMBC的RNA中扩增出IL—18 cDNA,测序结果正确,用BamH Ⅰ和EcoR Ⅰ酶切鉴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载体pcDNA3.1中,阳性克隆命名为pcIL18。pcCFP10组第1次免疫后,血清抗CFP10抗体的平均滴度为1:600,末次免疫后的滴度为1:4000。pcIL18 pcCFP10组联合免疫后,血清抗CFP10抗体的滴度高于pcCFP10组,最终达1:8000。而pcmIL12 pcCFP10组联合免疫后滴度仅为1:200。结论:pcIL18与CFP10基因疫苗联合免疫,可增强CFP10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pcmIL12则可使CFP10基因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降低。pcIL18 pcCFP10基因联合免疫是否具有增强CFP10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佐剂对HI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资料,在艾滋病流行的20年里,全世界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1/3已因艾滋病或HIV感染相关疾病而死亡。尽管目前公认疗效较好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抗HIV感染中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药物昂贵和HIV耐药株的产生影响了艾滋病治疗,限制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使用。因此,最终将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来控制HIV感染的流行及传播。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了多种类型的HIV疫苗,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HIV—1 DNA疫苗(核酸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最初3个月的免疫重建综合征问题. 方法 对收治的HIV/AIDS病人,在抗病毒治疗的前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CD 4 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进行描述. 结果 2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中,治疗的前3个月CD 4 T淋巴细胞均上升,病毒载量下降有的甚至检测不到,出现免疫重建综合征12例;并发肺炎6例(细菌性4例、霉菌性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PCP)3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结核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肠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血行播散型结核并脑膜炎1例),带状疱疹1例. 结论 HAART可使免疫重建,包括CD 4 T淋巴细胞功能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和其他的治疗益处,同时也会激活一些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近年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性,孕妇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危险因素,沙眼衣原体的感染途径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BsAg阴性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或低免疫应答情况及两者的加强剂量再免疫效果,初步探讨原因及相应的优化免疫方案.方法 婴儿乙肝疫苗标准程序初免后6个月,经血清检测证实为无或低免疫应答者155例,检测再免前使用20 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再免三针后1个月时的HBsAg、HBsAb、乙肝DNA水平.结果 初免后母亲HBsAg阴性组低应答率30.6%,无应答率69.4%;初免后母亲HBsAg阳性组低应答率49.1%,无应答率50.9%,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分别为10.5%、15.8%;两组无或低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7,P=0.02).再免后6个月母亲HBsAg阴性组无应答率18.4%,低应答率30.6%;而母亲HBsAg阳性组无应答率33.3%,低应答率47.4%,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分别为12.3%、17.5%,再免后两组无或低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5,P<0.01);再免后1个月母亲HBsAg阴性组与婴阻断成功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05),母婴阻断失败组婴儿中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有所上升.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次数、剂量是无或低应答的原因之一,乙肝阻断失败是母亲HBsAg阳性婴儿无或低应答一种主要因素,HBsAg及乙肝DNA的阳性率随时间有上升趋势,对乙肝感染指标的追踪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医院环氧乙烷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方法依据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结合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结果事故发生后第7天监测的最高点环氧乙烷浓度超标40倍;第8天最高点超标约0.5倍;第12天均未检出。结论这是一起由于消毒柜使用的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导致医务人员环氧乙烷中毒的事故。环氧乙烷消毒间存在环氧乙烷的危害,在手术室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其设置区域应与相对密闭的手术室隔离。用人单位应加强管理,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48例 ,无 1例发生胰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48例中男 88例、女 6 0例 ;年龄 32~83岁 ,中位年龄 5 5岁。临床诊断 :壶腹癌 5 6例 ;胆管下端癌37例 ,其中 4例为肝外胆管全程癌 ,1例为胆囊癌浸润十二指肠区 ,第 13组淋巴结明显肿大 ;十二指肠癌 8例 ,其中 1例为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胰头癌 44例 ,其中胰头部囊腺癌 2例 ;另外 3例为慢性胰腺炎致胰头部囊性肿块。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89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5 9例。术后恢复顺利者 141例 ,…  相似文献   
10.
SAR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上新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BS)是由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由于其病死率较高,传染性强,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该疾病的有关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