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自1996年~1998年收治同侧股骨干及胫腓骨骨折病人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价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皆是我院1996年~1998年住院病人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29岁;致伤原因:汽车事故11例...  相似文献   
2.
王登文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3):F0003-F0003
患女,12岁,以左下肢跛行11年为主诉收住院。患儿于11年前行走时,左下肢跛行。近几年,跛行不断加重。来我院治疗。查体:步态跛行,双侧臀部不对称,左侧扁平,可触及脱出之股骨头,左髋外展受限,左侧Allis征阳性,弹进弹出试验均阴性,左侧单足站立试验阳性,左下肢短缩4cm,左足趾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7岁,汉族,农民,有牛羊狗接触史。2011年2月曾以"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臀部核桃大小包块,行走及劳动时疼痛,包块渐增大2周"为主诉门诊以"左臀部肿物"收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左坐骨骨包虫。行病灶清除植骨术,放置负压引流管。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坐骨骨包虫病。术后给予抗感染、引流、对症处理,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368例烧伤患者创面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烧伤患者368例中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288例(78.3%),检出10种病原微生物944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2.2%,革兰阴性菌占63.5%;烧伤面积较大、入院不及时、出现休克、手术次数较多、既往使用较多的抗生素是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积极有效的治疗休克,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和更换抗生素等措施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吴华东  陈军  王登文  邓幼清 《临床荟萃》2010,25(20):1803-1805,F000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年发病率极低,约3~4例/100万,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6.
王登文 《四川中医》2009,(11):104-10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关节病变呈渐进性,不可逆性改变,致残率较高。本文观察采用我院老中医杜仲民教授的验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该方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清热通络之功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97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随访2年以上,最长达6年,治愈89例,占91.8%;好转8例,占8.2%。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预后良好,住院时间少,费用节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加压骑缝钉治疗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内固定治疗肱骨上端骨骺分离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1 2岁。以从 2米高处摔下致右踝部及左髋部外伤 ,活动受限 2小时为主诉入院。询问既往史 ,患者既往经常出现高热 ,随气温波动 ,全身皮肤无汗 ,于 6年前因左膝关节无痛性肿胀在当地县医院行左膝探查滑膜切除手术 ,诊断“左膝关节滑膜炎”。术后肿胀并未消退 ,肿胀畸形不断加重。入院查体 :抬入病房 ,神志清 ,精神可 ,反应迟钝 ,心肺腹未见异常。右踝部肿胀明显 ,但无压痛 ,活动受限。左下肢短缩内收 ,内旋畸形 ,左踝稍肿胀 ,无压痛 ,左髋伸曲 ,旋转功能受限。左膝肿胀 ,外侧 1 2cm切口瘢痕 ,无压痛 ,左膝屈伸活动受限。全身皮肤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44v6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在浸润性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CD44v6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法进行DNA含量分析。结果CD44v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学的类型无关(P>0.05),而与组织学的浸润程度有关。CD44v6蛋白在组织学分级:Ⅰ级阳性表达率为57.9%,Ⅱ级为87.0%,Ⅲ级为88.1%(P<0.01)。乳腺浸润性癌DNA异倍体情况:采用Feulgen染色示细胞核呈紫红色,胞浆不着色。DNA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44v6蛋白表达阳性者肿瘤细胞异倍体率为82.3%(65/79),表达阴性者肿瘤异倍体为45.9%(11/24),经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异倍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蛋白表达与DNA异倍体水平呈平行关系。CD44v6、DNA倍体的联合检测对于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DNA含量和CD44v6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对乳腺浸润性癌的诊断、判断预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