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术后的疗效。方法:102例(185侧)慢性额窦炎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额窦口开放术,清理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7mm。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额窦口开放良好率分别为91.4%(169/185)、88.1%(163/185)、85.9%(159/185),三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狭窄和闭锁者再次手术成功率仅36%(5/14)。结论: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钩突上端附着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窦口周围可逆病变黏膜,重建鼻腔鼻窦通畅引流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技术在鼻骨复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夏爱娟  王璋弟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74-107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复位术。结果:内镜下30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2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于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将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有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损伤小等优点,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癌变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1987~2000年收治的15例成人喉乳头状瘤癌变病例的临床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喉裂开及喉部分切除术3例中,1例术后2年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半喉切除术6例中,2例术后分别于18个月、3年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全喉切除术6例,其中3例亦于术后1~2年死于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60%。结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反复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方法,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为面颈部多发的良性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但术后仍不可解决面颈部皮肤上长条线形的永久疤痕.影响了美观.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由此.笔对常规术式进行改良.采用皮肤小造口.去除囊内容物,囊内外刮剥结合去除大部囊壁.石炭酸烧灼残余囊壁法.治疗面颈部囊肿.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1991~2004年收住的2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8.9%和20.0%.生存期最短15个月,最长达11年以上.结论本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甚为重要.治疗主张采用综合疗法,即广泛彻底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对于单纯的局部复发可以进行多次的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头颈部错构瘤1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术后的疗效。方法 102 例(185 侧) 慢性额窦炎患者鼻内镜下行额窦口开放术,清理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 7 mm。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1 年额窦口开放良好率分别为 87.0 %( 161/185 ) 、85.9%( 159/185 ) 、85.4 % ( 158 / 185 ) ,三者之间疗效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狭窄和闭锁者再次手术成功率仅 35.7 % (5/ 14) 。结论 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钩突上端附着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最大限度的保留窦口周围可逆病变黏膜,重建鼻腔鼻窦通畅引流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是一种低频电磁波,射频等离子刀是一种利用对粘膜下组织造成损伤,进一步使组织体积缩小的外科手术,近几年来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作自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用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甲肥大1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mophilic Lyinphamatic Gyanuloma,ELG)是一种病因不明,病变主要发生于头、颈、腹股沟部、四肢、腋窝等处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和局部淋巴结的一种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常伴有末稍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现将我院自198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ELG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46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常规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口服及减充血剂滴鼻等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跟踪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手术组痊愈18例(34耳),占77.3%;有效4例(6耳),占13.6%;无效2例(4耳),占9.1%。对照组痊愈9例(17耳),占43.6%;有效4例(6耳),占15.4%;无效9例(16耳),占41.0%。两组治愈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且对与腺样体肥大有关的分泌性中耳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