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道损伤及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开腹或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或肝外胆管良性狭窄 2 5例 ,男 1 1例 ,女 1 4例 ,年龄 2 5~ 72 (51 .4± 1 3 .4)岁。用Bismuth诊断标准对胆管狭窄分型。结果 有明确胆管损伤病史 8例 ,胆囊切除术后数月出现胆管狭窄 1 7例。狭窄长 5~ 30mm ,宽 2~ 5mm。 5例Ⅰ型者均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除有明确胆管损伤和Ⅰ型狭窄病例外 ,9例 (75 % )有术后胆汁漏病史。手术直接修补加T管引流 2例 ,用肝圆韧带游离片修补胆道缺损 1例 ,胆肠Roux -en -Y重建2 0例。术后 2 1例 (2 1 / 2 3)效果良好。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汁漏是产生远期肝外胆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术中出血史者多为BismuthⅢ、Ⅳ、Ⅴ型狭窄。胆囊术后胆汁漏可能出现BismuthⅡ型或Ⅲ型胆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者常表现为BismuthⅠ型狭窄。用Roux -en -Y作胆道重建治疗此类病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细胞内5-Fu浓度的变化,判断5-Fu进入细胞的通道。方法细胞培养至2×107后,分为ENT非阻断组和ENT阻断组,前者培养基中仅加入100 ng/L的5-Fu,后者培养基中加入100μmol/L潘生丁和100 ng/L的5-Fu,分别作用15、30、1 h、2 h、4 h后收集细胞,测定细胞中5-Fu含量,并计算单细胞中5-Fu的浓度。结果ENT非阻断组和ENT阻断组细胞内5-Fu的含量,在五个位点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性(P<0.01)。结论5-Fu既可通过ENT进入细胞,又可通过CNT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兔胆囊Cajal间质细胞(ICC)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选择出生后4~5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胆囊,在解剖显微镜下剥去胆囊黏膜和黏膜下层,利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胆囊原代ICC,接种于含有干细胞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结果:细胞稳定贴壁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ICC呈梭形、三角形,有突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突起细长化并彼此相互连接形成网络。该类细胞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胆囊原代ICC培养的方法,为研究IC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胆囊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王晶敏 《中外医疗》2009,28(31):131-13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9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梗死19例患者,治愈13例,死亡6例。结论心肌梗死病情急,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有效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疾病转归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TC/HDL-C比值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对早期胃癌(32例)、进展期胃癌(45例)及胃溃疡(30例)3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应用酶法测定血浆TC含量,沉淀法测定血浆HDL-C含量。结果早期胃癌组TC和HDL-C与胃溃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浆TC含量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和胃溃疡组,HDL-C的检测值低于早期胃癌组和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患者TC/HDL-C比值升高,TC降低与HDL-C升高成负相关(r=0.75,P〈0.01)。结论术前血清TC﹑HDL-C及TC/HDL-C比值与胃癌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术前判断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决定治疗方案及预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缪云翔  王晶敏 《山东医药》2009,49(35):29-31
目的探讨肽酰脯氨酰异构酶1(Pin1)与β-连环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对5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及3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中Pinl、β-连环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指标间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及对照组Pin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4.0%(12/50)、0,B.连环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0%(31/50)、23.3%(7/30),P均〈0.05;Pin1与β-连环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1,P〈0.01);Pin1及β-连环素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in1和β-连环素异常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指导肿瘤治疗及判断转移、预后等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最好发的部位是低位直肠,直肠低位前切除低位吻合术是目前最理想的保肛术式,但手术是在盆腔深部操作,手工缝合有时非常困难。自从吻合器尤其是双吻合器应用以来,盆腔内低位吻合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双吻合器吻合法(DST)指在切除结直肠病变前,先用线型缝合器闭合病变远侧肠管,  相似文献   
9.
核苷类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癌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此类药物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核苷转运蛋白进入细胞,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以达到抗癌效果,就需对核苷转运蛋白及其跨膜转运机制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对核苷转运蛋白在细胞水平的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核苷类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癌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此类药物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核苷转运蛋白进入细胞,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浓度以达到抗癌效果,就需对核苷转运蛋白及其跨膜转运机制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对核苷转运蛋白在细胞水平的跨膜转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