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 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DPPHR)胰头良性或低恶性占位病常见的术式选择,尽管腹腔镜胰腺手术已日趋成熟,但传统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短板,使得腹腔镜手术更精细、更安全。本研究总结4例荧光显影引导的3D腹腔镜下行DPPHR的经验,以期为该术式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2021年5月4例行荧光显影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荧光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手术时间370~510 min;出血量80~300 mL;均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术后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胃排空障碍,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等措施后治愈,2例患者发生A级生化漏,无十二指肠穿孔、胆汁漏、出血、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在经验较丰富的胰腺外科中心开展荧光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LC+LCBDE的175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不同位置引出T管:胆总管前壁T管引流(前壁组)88例,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侧壁组)8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T管放置时间、缝合胆总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胆汁引流量、术后至T管完全夹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耐受T管的主观感受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安放T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日均胆汁引流量、术后至完全夹闭T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耐受T管的V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壁组术中缝合胆总管时间较前壁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腹腔感染、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前壁组发生胆漏7例,结石残留1例, T管拔除困难2例,侧壁组胆漏1例,结石残留1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vs. 2.30%,P0.05)。结论 LC+LCBDE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较前壁T管引流更简单、易操作、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天蚕丝医用缝线在动物模型中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蚕丝医用缝线在动物模型中的生物相容性效果表达,评估天蚕丝医用缝线的应用前景。方法:将南岭天蚕丝制成的医用缝合线针与美国进口PGA高分子材料Dexon线对照,用于动物家兔模型,经过一系列标本组织固定,脱水,浸蜡,包埋,染色等操作,在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切片摄像,比较局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成纤维细胞增生数目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动态观察埋入7天,15天,30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增生,血管增生,炎症反应,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30天的皮下埋植后细胞结构与正常组织几无差异,而对照组细胞出现了结构紊乱,少许胶原形成。结论:天蚕丝医用缝线与美国进口PGA高分子材料Dexon线相比较,前者具有打结方便,性能优良,持续能力好,被血液浸湿后能逐渐膨胀,充满针眼,减少渗血渗出,手术缝合质量好,局部炎症反应小,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4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行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腹腔镜组(n=21)和开腹组(n=36),分别行腹腔镜或开腹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中输血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开腹组比较,全腹腔镜组术后止痛剂使用频次少,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术后住院日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在术后发热、胸腔积液以及腹水发生方面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胰漏、切口感染以及胃排空障碍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3.5年,各组病人一般情况均有所改善,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全腹腔镜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辅助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10 d后行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19例患者置管减压引流全部成功。全部病例腹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消失;置管后第3 d,腹围由(89.8±2.7)cm减小到(73.1±5.1)cm,腹腔内压力由(24.0±3.7)cmH2O减至(11.6±2.2)cmH2O;胃管引流量从(750.0±110.3)ml下降至(10.5±8.7)ml;减压导管引流量从(1 634.7±114.2)ml下降至(8.4±1.7)ml;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从(5.6±1.1)cm缩小至(1.7±0.4)cm(P=0.001或P〈0.01)。所有病例均接受一期手术治疗,无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具有有效、安全、经济、创伤小的特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改良pena手术治疗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闭锁6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先天性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采用改良pena术式即经后矢状人路直肠盲端经耻骨直肠肌环拖出行一期肛门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因并发症死亡,66例存活,其中切口Ⅰ期愈合63例,3例切口感染,后经换药治愈。随访61例,失访5例,随访时问6个门至7年10个月。术后肛门功能为优32例,占52.46%;良26例,占42.62%;差5例,占8.20%。术后肛门功能高位畸彤组的优良率与中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男性组与女性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结论先天性中高位肛门直肠闭锁行改良pena肛门成形手术,创伤小,疗程短,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能获得良好的控便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的治疗方法,评价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后患儿排便、控便情况.方法: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17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一期肛门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18.3±2.0)个月.根据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本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存活.腹腔镜操作时间65~120 min,平均(78.2±10.6)min;术中出血量6~18 ml,平均(9.8±0.6)ml;住院时间9~20 d,平均(12.6±0.8)d.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本组均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随访4个月~2.75年,肛门功能评定为优良者占82.3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肛门一期成形术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且术中处理合并瘘管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术后能获得良好的肛门排便、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与选择性半肝全血流阻断(HVC法)在右半肝切除术中对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脏肿瘤行半肝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H组41例,应用HVC法阻断;P组,33例,应用Pringle法阻断;两组术中均使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手术失血量、血酮体比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P组和H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阻断后酮体比率P组降至(0.54±0.08),显著低于HVC组(0.79±0.06)(P<0.05),且H组复流后酮体比率回升明显快于P组(P<0.05);两组胆漏、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术后肝功能损害较Pringle组轻(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不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还可防止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治疗左肝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湘雅常德医院(3例)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1例)收治的4例局限于肝Ⅲ段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3例,中位年龄61.5(45.0~69.0)岁。4例患者中,2例为单纯性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1例为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1例为肝Ⅲ段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4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式治疗局限于肝Ⅲ段的肝内胆管结石。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其中1例实施联合肝左静脉重建的解剖性肝Ⅲ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及切肝范围的变更。手术时间分别为280 min、440 min、220 min及110 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60 min、60 min、75 min和25 min。术中均无输血。4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10 d、9 d和6 d。1例发生肝断面积液,经保守治疗吸收治愈;其余3例均无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5(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9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ERAS组则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采取ERAS策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早,输液总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炎症反应的监测中,术后1 d两组WBC及CRP均升高,第3 d、第5 d均下降,但两组仅第3 d WBC和第5 d 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ERA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ERAS组发生胰漏、右上腹脓肿1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对症治疗后治愈;对照组术后胆汁漏1例,保持引流通畅,术后第8 d自愈。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恢复出院,30 d内无再入院者。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腹腔镜围术期应用ERAS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