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肋锁骨肥厚症是近年来又重新被重视的病种。国内仅见1例报道。作者对病例随访观察30年,先后被误诊为多种疾病。现结合复习文献报道如下。病例报告男,60岁。30年前患者于春季两侧手掌与足底起小米粒大之肿物,后破溃流出  相似文献   
2.
实验于2004-02/2006-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杂种小猪40只,供体20只,受体20只。①供体手术:原位腹主动脉4℃肝索盐水500mL耀洗,灌洗压力为7.8~9.8kPa,快速切除供体肠管后置于4℃生理盐水中保存。②受体手术:根据探查情况,分别行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40~45℃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吸引出的冲洗液变温暖为止。③围手术期管理:移植前、移植后讨论,注意体温的监测和控制,尝试早期进食,其中4只移植后自由进水,第2天给予正常饮食,其余移植后2d进水。④移植后评估:实验动物进食后无吻合口漏发生。16只存活超过7d,最长存活超过14d。平均存活9d,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为80%(16/20)。失败原因:静脉血栓1只,失血1只,其他原因2只。结果提示开展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经过大量的小肠移植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心脏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的近端-胸段硬膜外腔内阻滞心区交感神经,以观察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EB)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名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分为TEB组(n=24)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给予β受体阻滞剂。TEB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用0.5%利多卡因每2小时经胸段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采用成组设计和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TEB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1.74±0.54)级明显好于对照组(1.06±0.63)级(P〈0.05)。与对照组相比,TEB组中Lad(38.16±5.28)mm、LVEDd(67.26±7.42)mm显著缩小(P〈0.05),EF(41.18±9.95)%和FS(17.77±4.06)%明显增加(P〈0.05)。结论TEB不仅能显著改善严重心力衰竭的症状,还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表明即使是在心力衰竭的严重失代偿期,心脏交感神经阻滞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组织峰值收缩速度(Sm)和运动距离(D),计算6个位点的峰值收缩速度和运动距离平均值(MSm和MD),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LAD和LVEDd均显著缩小,EF和FS明显增加,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善。同对照组比,治疗组MSm和MD均显著增加[MSm(4.91±0.56)cm/s对(4.09±0.82)cm/s,P<0.05;MD(0.61±0.18)cm对(0.41±0.18)c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与MSm和MD的变化显著相关(MSmr=0.576,P=0.001;MDr=0.526,P=0.003)。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较常规治疗能显著缩小左心腔径,尤为突出的是它能更有力地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肺益气中药-芩贝益肺免煎颗粒对急诊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急诊ICU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村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VAP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入ICU行机械通气大于48 h、既往无肺部疾病、年龄大于18岁的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各10例患者.A组为试验组,采用新型MR850湿化器;B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MR410湿化器.室温控制在20℃~24℃.通气模式均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吸入氧浓度(FiO2)≤45%,呼气末正压(PEEP)≤7 cmH2O.观察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管导管不同点吸入气体的温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气道峰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温、分钟通气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痰液黏稠度、气道阻力、肺部感染情况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发生率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机械通气48 h后,吸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接近人体的体温,湿化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MR850湿化器使吸人气体的温湿度接近人体的生理水平,接近最佳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评价手段,探寻心区交感神经阻滞(TEB)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右心腔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DCM患者43例,分为对照组和TEB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EB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1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RV)横径,右心室射血面积分数(RVEFA),三尖瓣环游离壁组织收缩速度(TVSm)等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TEB组LVEDd和RV横径显著缩小,而LVEF、RVEFA显著增加[RVEFA(0.23±0.08)vs(0.36±0.08),P<0.05],TVSm显著增加[(7.54±2.02)cm/s vs(9.64±2.03)cm/s,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TEB在改善左心室的腔径和收缩功能同时缩小右心室腔径,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这为改善DCM的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科成功救治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出现颈部血肿压迫气道窒息患者,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8岁,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2年,为透析治疗来本科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过程中误穿锁骨下动脉,即刻退针并按压.10 min后再次穿刺并成功置管.置管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穿刺处出现肿胀,建议留院观察,0.5 h后患者出现右颈部肿胀,并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逐渐下降至0.90以下,考虑血肿压迫气道.给予面罩吸氧,但SpO2未见好转,低至0.70.急行气管插管,插管时发现血肿严重压迫喉部组织,仅见咽喉腔有气泡涌出,困难气道,Cormack-Lehane分级Ⅳ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对照组(C组)、心力衰竭组(HF组)、HTEB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40 mg/kg,1次/d,连续2 d,制备心力衰竭模型,注射后第8周NS组和HTEB组经T3或T4水平硬膜外置入微导管至T1水平,NS组经微导管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l,每4 h 1次,持续30 d,夜间停止注射,HTEB组注射0.15%罗哌卡因50 μl,方法 同前.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后第8周且硬膜外注药前(T1)和硬膜外注药30 d后(T2)测定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T2时观察心肌组织和肺组织病理学结果 ,测定α-MHC mRNA、β-MHC 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α-MHC mRNA和β-MHC mRNA占总MHC mRNA的百分比.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3组LVEDD增大,LVEF降低,α-MHC mRNA表达下调,β-MHC mRNA表达上调,α-MHC mRNA占MHC mRNA百分比降低,β-MHC mRNA占总MHC mRNA的百分比升高(P<0.05);与HF组比较,HTEB组α-MHC mRNA表达上调,β-MHC mRNA表达下调,α-MHC mRNA占MHC mRNA百分比升高,β-MHC mRNA占MHC mRNA百分比降低(P<0.05),N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T1时比较,HTEB组LVEF升高(P<0.05),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B组心肌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结论 HTEB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收缩功能的机制可能与纠正α-MHC和β-MHC表达比例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