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现在,对心电记录中的工频干扰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然而临床上,特别是长期监护,对心电记录中导联电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不用导电膏,而且要求最好使用导电橡胶等柔软物质作电极。这样,由于电极和皮肤的接触阻抗大大提高,对心电仪器的抗50Hg干扰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Lewes等虽已提出了干电极方案,但采用的是电极后直接附跟随器的结构,其体积较大,引出的导线较多,使用就不够方便,因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疗程48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ALT、HBV-DNA、TBiL的改变,比较3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H BeAb转化率和耐药率.结果 治疗后3组的ALT、HBV-DNA和TBiL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比较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组的3项指标与另外两组比均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和耐药率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HBeAg/HBeAb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另3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较单药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耐药率更低、HBV-DNA转阴率更高,能更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垂体腺瘤术后应用鼻腔清创术的临床效果及对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4例拟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4周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对照组术后4周未进行鼻腔清创术。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采用12条鼻部症状评估量表(anterior skull base nasal inventory-12,ASK-12)、鼻阻塞评分(nasal obstruction symptom evaluation,NOSE)、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估鼻部症状,中国气味识别测试(Chinese smell identification test,CSIT)评估嗅觉功能,健康调查12条简表(shor tform12-item health survey,SF-12)评估生活质量,并比 较两组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ASK-12、NOSE、SNOT-20评分逐渐下降(P<0.05),CSIT自评问卷(CSITself)、CSIT嗅觉识别(CSITOI)、SF-12生理(SF-12PCS)、SF-12心理(SF-12MCS)评分逐渐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ASK-12、NOSE、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SIT self、CSITOI、SF-12PCS、SF-12M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蝶窦炎、萎缩性鼻炎、嗅觉障碍、鼻腔粘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给予内镜下鼻腔清创术可改善鼻部症状,改善嗅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高输入阻抗,抑制共模干扰效果较好的ECG前置放大器。设计了检测抗干扰性能的实验。经实验证明,该放大器在干电极条件下仍能较好地记录心电信号,因而有可能取代传统结构的有源电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能力、本体感觉以及功能活动的影响。 方法对日常生活中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女性、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无锻炼习惯的普通女大学生(非体育生)各1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Technobody PK254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对其静态平衡与本体感觉进行评估。运用常用的五次"坐-站"测试(Five Times Sit-to-Stand Test,FTSS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6 m步行测试与三姿平衡测试下肢功能活动情况。 结果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女性的静态运动椭圆面积与动态平均轨迹差明显优于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左侧:t=3.684,P=0.003;右侧:t=4.812,P=0.001);与女大学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肢功能测试中,老年女性太极拳运动人群与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SST测试:t=2.435,P=0.026;TUGT测试:t=4.050,P<0.01;6 m常速:t=9.015,P<0.01;6 m快速:t=7.208,P<0.01)。 结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能对老年女性下肢平衡能力和功能活动的提高与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