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非气管插管和气管插管下胸腔镜手术对体液免疫影响的比较,了解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免疫优势。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18例根据知情选择分成非气管插管麻醉组(48例)和气管插管麻醉组(7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和CRP水平的差异。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清晨7时采集患者肘前外周血10 mL并即刻送检。通过免疫悬浊计测定IgG、IgM、IgA及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所采用的试剂盒均由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除CRP水平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1、3、7 d,2组患者IgA、IgG、补体C3、C4比较,t值分别为1.746、 0.899、1.342、1.775、1.440、1.779、0.192、0.633、0.242、0.931、0.996、0.7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 d,非气管插管下胸腔镜组IgM水平显著高于气管插管下胸腔镜组,t值为2.868和2.930(P<0.05);术后1、3 d,非气管插管下胸腔镜组CRP水平显著低于气管插管下胸腔镜组,t值为4.952和3.271(P<0.05)。 结论 与气管插管下胸腔镜手术相比,非气管插管下胸腔镜手术更具有体液免疫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采用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实施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121例,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82例,ASD合并VSD 3例,所有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1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0±12.0)min。引流量(275±135)ml,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3-9.5h,术后住院时间(6.8士1.4)d,无房室传导阻滞,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出院时测量手术切口长4.3-6.5cm。结论: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胸微创手术在老年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右胸微创心脏手术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38例,平均年龄(63.1±3.0)岁,其中22例(57.9%)实施了微创二尖瓣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资料、围术期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并发症包括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1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陈旧性脑梗死18.4%,冠心病13.2%,高血压26.3%,肾功能受损10.5%,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2±7.8)%,术后无一例需要进行间断血液透析治疗,9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延长(12 h),随访术后30 d内无死亡患者。结论经右胸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可以使60岁以上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共80例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48例)、胸膜活检术(8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23.3±10.2)岁]及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平均年龄(22.2±9.9)岁],其中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插管常规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行胸腔镜手术。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 d白细胞计数更低[(5.8±2.4)×109 vs.(7.3±3.6)×109,P0.001]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7.5% vs. 27.5%,P=0.002)、咽痛发生率(5.0% vs. 30.0%,P0.001),咳嗽评分(0.9±0.3 vs. 2.1±0.5,P0.050)更低,术后引流时间(1.8±1.6 d vs. 3.7±1.8 d,P0.050)和住院时间更短[(2.3±1.8)d vs.(5.8±2.3)d,P0.050]。结论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术后患者并发症更少,更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7.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关系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等.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免疫状况、手术方式、麻醉及输血等对患者术后体液免疫都有一定的影响,而术前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大、异体输血等常常加剧机体术后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程度.本文就近年来对影响食管癌围手术期体液免疫的变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的研究,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肺癌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均32例,其中A组为舒芬太尼2. 0μg/kg,B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0. 5 mg/kg+舒芬太尼1. 5μg/kg,C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1. 0 mg/kg+舒芬太尼1. 0μg/kg,D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1. 5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E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2. 0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对比分析各组T0、T1、T2时间点的HMGB1及RAGE含量及术后3 d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D、E五组T1、T2期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均高于T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B、C、D、E五组T2期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均低于T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0期,A、B、C、D、E五组外周HMGB1及RAGE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1期及T2期,D、E两组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组间HMGB1及RAG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C、D、E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1. 5 mg/kg纳布啡联合0. 5μg/kg舒芬太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HMGB1及RAGE的表达量,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工作和术后镇痛提供经验及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代谢反应、疼痛应激与心肺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手术前后血清蛋白代谢水平[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血清疼痛应激情况[血清缓激肽(BK)、P物质(SP)、前列腺素(PG)E2]及心肺运动耐力[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疲劳指数、术后6 min步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RBP、TRF、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两组血清RBP、TRF、PA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术前两组血清BK、SP、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两组血清BK、SP、PGE2均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小(P0.05)。研究组术后1 w FEV1、PEF、疲劳指数、术后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w 6 min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老年肺癌患者疗效确切,能够缓解代谢反应、疼痛应激与心肺运动耐力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