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崩漏症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崩漏与月经过多不同。主要区别,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增多的为月经过多;如不在行经期间,周期紊乱,出血量多为崩,或持续出血量少为漏,统称为崩漏。此病为现代医学之功能性子官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 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 ∶1.5 mL、1 g ∶1 mL和1 g ∶0.5 m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钩骨取材,使用microCT扫描钩骨,扫描设置为Binning 1,系统分辨率为high-med,重建设置为Down sample factor 2,图像最终分辨率为27.30 μm。最终获得钩骨周围与钩骨内血管在各个切面的图像,重建形成钩骨内微动脉分支分布的三维构筑。结果:钩骨表面血管分布密集,主要分布在钩骨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内。钩骨表面主要有4大血管分布区域,分别位于钩骨体掌侧平台、钩骨背侧、钩骨尺侧和钩骨钩顶端。钩骨钩接受了来自钩骨钩顶端、钩骨体掌侧平台和钩骨尺侧动脉网的骨内分支,钩骨体接收了钩骨掌侧平台、钩骨背侧和钩骨尺侧的动脉骨内分支,并且骨内动脉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的骨内微小动脉各自存在多个来源并有丰富的吻合,出现缺血性钩骨坏死的概率较小,钩骨钩骨折后骨折不愈可能是由于对线不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含有神经酰胺的保湿剂对于干性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保湿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左右、阳性对照试验.选取33名受试者,每日早晚于双侧小腿分别使用试验产品(含有混合神经酰胺保湿剂)及对照产品(含有单一神经酰胺保湿剂),连续使用14 d后停用3 d,以观察产品的长期效果.在基线(D0)、使用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4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联合N-Trap结石捕获取出器(URL+结石网篮)在治疗中的疗效,探寻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更好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41例URL+结石网篮组(本组)和137例URL组(对照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与文献报道的URL、URL+结石网篮、(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等治疗方式的首次碎石成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URL+结石网篮组首次碎石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L+结石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首次碎石成功率有显著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碘伏原液浸泡对于预防阑尾Ⅲ类手术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施行阑尾切除术者中切口类型为Ⅲ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以碘伏原液浸泡切口(浸泡组)和冲洗切口(常规组)处理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常规组57例患者中,有43例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5例为乙级,9例为丙级,SSI发生率为24.56% (14/57)。浸泡组35例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良好,均为甲级愈合,SSI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碘伏原液浸泡切口5 min能有效预防阑尾炎Ⅲ类切口SSI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等证实一缩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DADC)与乙酸乙烯酯(VAc)发生了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对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ADC/VAc树脂浇铸体加工性能良好,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比DADC均聚物高,共聚物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3.8kJ/mo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角膜神经图像拼接方法分析干眼患者角膜神经形态特点 及其与干眼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 科就诊的干眼患者16例(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伤泪河高度(NITMH)、无创伤泪膜破裂时间 (N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比例、基础 泪液分泌试验(SⅠT)、IVCM等检查。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新的拼接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患者角膜上皮 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最短神经长度、神经数量、 神经数量密度等指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2种方法间角膜神经分析的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干眼临床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的拼接 图像分析方法在角膜上皮下神经图像面积、神经总长度、神经密度、平均神经长度、最长神经长度、 神经数量方面均明显大于传统分析方法(均P<0.05);最短神经长度较传统分析方法短(P<0.001);神 经数量密度较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长度、 神经数量、神经数量密度均有相关性(r=0.52,P=0.037;r=-0.62,P=0.011;r=-0.62,P=0.011),其 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而使用拼接图像分析方法时,NIKBUT与平均神经密度呈负相关(r=-0.56,P=0.025),其余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相比传统分析方法, 新的拼接图像分析方法可获得更大角膜神经分析面积。2种分析方法的角膜神经分析结果不同,部 分干眼指标与角膜神经分析结果的相关性也不同。新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拼接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 更可靠地评估干眼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情况。  相似文献   
9.
胰头区是腹部疾病的高发部位,其诊断难度大,并容易漏诊和误诊,CT 应用以来,该区病变的发现与诊断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仍是腹部疾病诊断的最难点.如何更好地显示出该部位的各个结构的轮廓,是正确进行诊断的首要问题.我们试用高於常规口服对比造影剂密度1~2%的泛影葡胺,加大剂量口服后进行 CT 扫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