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离串联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受区血管受限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RCAST冷加压冰囊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AIR-CAST冷加压冰囊治疗,持续24~48小时后改用U形石膏固定2~3周,B组于就诊当时即给予U形石膏固定2~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VAS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以AIRCAST冷加压冰囊进行早期局部持续冷敷并固定制动是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在腰背痛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自行研制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应用该支具治疗132例腰背痛患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罗兰一摩理斯腰背痛生活障碍问卷 (Roland-Morn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对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动力性胸腰椎支具具有良好的弹性固定作用,可进行主动运动,是治疗腰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游离串联皮瓣在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串联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块轴型游离皮瓣的远端血管与另一皮瓣的血管吻合,串联成一块复合皮瓣后,游离移植至已作清创的创面,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共计11例,其中小腿内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背阔肌皮瓣8例.串联皮瓣最大面积54 cm×28 cm,最小面积38 cm×16 cm.[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8~18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串联皮瓣设计灵活,有多处供区可供选择,是治疗受区血管条件受限的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董谢平  沈录峰 《江西医药》2010,45(8):849-851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灾害事件定义为:当导致破坏和人员伤亡的自然或人为事件发生后,所需的救助资源(包括医疗资源)超出了当地(或局部)所能提供的资源的能力时,我们就称这个事件是相应地区的"灾害事件"。所有的灾害,不管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后果。灾害(或事件)常常导致群体伤亡事件(M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热敏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相关的腧穴敏化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症状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记录每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伤后天数。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接受一般治疗联合热敏灸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共32例,将仅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共3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的腧穴敏化规律。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便秘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7.7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治疗后观察组内患者的热敏腧穴主要分布在10个腧穴上,根据其分布频率依次为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气海、神阙、通便、大横、大巨、归来。同时,观察组内患者的热敏灸感以传热灸感为主,扩热灸感次之,而透热、非热觉、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等灸感依次分布其后,且非热觉灸感主要表现为痒感。结论:热敏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兼具操作便携、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其次,在进一步探明热敏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腧穴敏化规律后,可进一步提升可提升探查热敏腧穴的效率及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垂直坠地时中上胸椎(T1~7)在动力性胸腰保护器(简称胸腰护具)保护下所受的应力变化,评价其对中上胸椎(T1~7)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中国力学可视人数据库,构建了加载胸腰护具与否的两组人体躯干部有限元模型,第一组模型没有加载胸腰护具,第二组模型加载胸腰护具,通过其垂直坠地与仿真地面的撞击试验,比较两组模型中上胸椎(T1~7)椎体上所受的应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第二组模型中中上胸椎(T1~7)受到的应力比第一组明显减少,两组胸椎所受的最大应力经配对设计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第二组模型中加载护具的两侧肩带和腰围部所受的应力出现集中。[结论]胸腰护具可以明显减少垂直坠地时T1~7椎体所受的应力,具有预防老年人跌倒性中上胸椎骨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踩直线行走训练方法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骨折骨性愈合后仍残留有跛行的患者50例,予以双足踩在直线上交替行走的康复训练。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用步速和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BBS评分由治疗前的48.2&#177;3.8增加至治疗后的51.2&#177;4.1,步速由治疗前的60.2&#177;8.3加快至63.5&#177;8.4m/min,步长由治疗前的38.8&#177;7.2增加至43.6&#177;7.6cm,TUGT时间由17.6&#177;5.4缩短至16.2&#177;5.7s,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踩直线行走训练可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2004年1月~2009年1月应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妊娠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