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特拉唑嗪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6例行ESWL后每天饮水2L;治疗组56例ESWL后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4 mg,1次/d.每例患者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ESWL术后2周复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与B超,检查结石是否排出,并记录患者发生肾绞痛需要服用镇痛药物的次数.结果 ESWL后2周,对照组排石率为64.3% (36/56),治疗组为85.7% (48/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因发生肾绞痛而需要镇痛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9.6%(11/56)和7.1% (4/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4例发生头晕.结论 特拉唑嗪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结石排出率,减少发生肾绞痛的概率,且安全、有效.特拉唑嗪联合ESWL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肾盂旁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总结肾盂旁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诊治资料,比较B超、CT、KUB加IVU等检查方法与治疗手段在肾盂旁囊肿中的应用意义。结果 13例囊肿去顶手术治疗者术后随访6—48个月,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无并发症。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1例术后存在反复尿路感染。结论 B超、KUB加IVU及CT是诊断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方法,CT可作为首选。开放性囊肿去顶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PSA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 4 1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16 5例 ,前列腺癌 (PCa) 4 3例 ,非前列腺疾病 2 2例患者直肠指检 (DRE)前后血清PSA值的变化及持续时间进行观察 ;并与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以及服用非那雄胺对PSA的影响变化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BPH、CP、PCa、对照组DRE前PSA值分别为 (2 .2 8±2 .0 7)、(3.0 3± 2 .81)、(16 .17± 15 .2 5 )、(0 .93± 0 .96 )ng/ml,F/T值分别为0 .31、0 .39、0 .18、0 .4 1;检查后PSA值为 (4.5 2± 4 .89)、(4.5 4± 3.15 )、(2 1.2 6± 16 .6 8)、(1.17± 1.12 )ng/ml,F/T值为0 .2 9、0 .36、0 .15、0 .37。DRE检查前后PSA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并以T PSA升高为主。检查后 14天 ,除PCa组外 ,其它PSA值恢复到接近检查前水平。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第 7天 ,PSA值分别升高 12 0 .4 %及 5 9.1% ,而服用非那雄胺可使血清PSA下降 35 .0 %。 结论 PSA极易受到DRE、尿道操作、服用非那雄胺等因素的影响 ,此影响至少持续 14~ 2 1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Y型输尿管畸形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1例Y形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Y型输尿管汇合处以下3例,Y型输尿管交接部以上8例,左侧5例,右侧6例。术前静脉肾盂造影(IVU)确诊4例,CT泌尿系重建(CTU)确诊11例。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3例,结石清除2例,l例患者术后结石嵌顿于Y型输尿管交接部,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8例,结石完全清除7例。1例患者因Y型输尿管交接部狭窄,置镜失败,放置输尿管双J管1个月后再次行输尿管镜手术顺利碎石。所有患者均无输尿管损伤、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7例肾积水患者超声随访,随访6~24个月,6例患肾积水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CTU是Y型输尿管结石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无其他并发症的单纯Y型输尿管结石采用ESWL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原因及诊治方式,并提出相应预防方案。方法对102例行膀胱全切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继发性尿道癌的原因、诊治方案,提出相应预防方案。结果102例行膀胱全切术的膀胱癌患者中,术后尿道癌发生率为10.78%。当患者出现尿道口出血或存在肉眼可见血色分泌物时,其肿瘤类型以浸润性为主,当患者通过尿道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确诊为尿道癌时,其肿瘤类型以非浸润性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类型为浸润性(OR=1.281,95%CI=1.085~1.512)、肿瘤类型为原发(OR=1.755,95%CI=1.351~2.280)及肿瘤体积巨大(OR=1.150,95%CI=1.008~1.312)3个因素为发生继发性尿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继发尿道癌的概率较低,但仍不可忽视其危害性,当患者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时,可施行预防性尿道切除,患者术后应定期进行尿道镜检查和尿道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方法在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6例,年龄61~73岁,均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7分,临床分期T1期5例,T2a 6例,T2b 5例.本组16例术前均经肝脏B超、胸部X片、全身ECT骨扫描、盆腔MIR检杏未发现转移.手术为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1~26个月.结果 本组16例均无直肠损伤和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管10~14d,术后病理无切缘阳性,随访至第13个月,1例因心脏疾病死亡,其余15例均无复发转移,大便控制良好,原有性功能者11例,10例术后均能维持勃起,1例使用"万艾可"后保有性功能.讨论 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经会阴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