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次龙卷风灾害事件中人群疏散的行为特征与防灾减灾认知情况,探索影响灾民创伤发生的潜在因素,为城市应急管理和应急医学救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3日开原市龙卷风灾害事件中146名灾民为研究对象,对其疏散行为、受灾情况、防灾减灾认知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灾民创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开原市龙卷风为EF-3级。146名受访灾民中,86.30%的灾民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有71名(占48.6%)受访者在此次龙卷风中受伤。灾害发生时近7成灾民第一反应是采取一定措施保护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占73.3%的灾民能够在龙卷风灾害发生时自主进行疏散行动,78人(占53.4%)在5 min内到达躲避点,超过80%的灾民意识到了此次龙卷风的危险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40岁、男性灾民,年龄>60岁、女性灾民更不易在龙卷风中受伤(OR=0.26、0.60,P<0.05);相比非常或比较关注气象知识的灾民,不太关注、不关注的灾民更容易在龙卷风中受伤(OR=8.22、13.47,P<0.05);相比对防御知识有所了解的灾民,不确定防御知识内容准确性、不了解防御知识的灾民更容易在龙卷风中受伤(OR=4.62、4.11,P<0.05)。结论当地居民对龙卷风的自救能力不强,防灾意识不足。需要引导当地居民主动关注气象知识,开展龙卷风灾害的防御知识教育,提高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
优质的选修课程可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完善选修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管理水平是适应现代医学院校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实现军队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有效途径。要明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在医院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共同支撑地位和相互关联性,课程设置要注意围绕军队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注重发挥选修课的基本功能和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课程的管理应具有灵活性。在遵循自主选课原则基础上,实行学分制及中途退续课机制,并辅以严格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4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65例,年龄18~40岁,BMI 19~35 kg/m2,ASAⅠ或Ⅱ级,孕期37~41周.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电刺激组(n=34)和对照组(n=31).电刺激组在内关穴进行电刺激,频率为50 Hz,电刺激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帕洛诺司琼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非胃肠手术患者648例,男28例,女620例,年龄18~50岁,BMI 15~40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T组,n=330)和对照组(C组,n=318)。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时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和帕洛诺司琼,T组于麻醉苏醒后和术后第1天上午TEAS双侧内关穴和足三里穴,持续30 min;C组穴位选择同T组,患者连接电针刺激仪,但不给予通电刺激。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止吐补救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后24 h内恶心、持续恶心、呕吐和呕吐累积发生率、恶心和呕吐最高VAS评分、止吐补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QoR-40总评分、身体舒适、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身体独立和疼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术后TEAS双侧内关穴和足三里穴联合帕洛诺司琼可降低腹腔镜非胃肠手术患者PONV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59例,年龄21~70岁,BMI 17~27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n=29)和对照组(C组,n=30)。Q组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阻滞后5、15 min感觉阻滞平面、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PCA有效按压次数、PCA总按压次数,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皮肤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气胸、肾损伤、股四头肌无力等不良反应和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1、6、12、24、48 h Q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PCA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C组(P<0.05),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未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气胸、肾损伤、股四头肌无力等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可明显减轻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围术期全身麻醉镇痛药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赵晓慧  刘琳  汪博 《现代养生》2014,(18):259-259
本文通过对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心理问题分析,对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骶神经根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示踪成像(FT)的可行性,同时评定健康志愿者及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单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骶神经根 DTI 参数不同层面数值的连续性变化。方法:将20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单侧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及20例与患者年龄相仿的健康志愿者同时纳入研究。所有检查均在 Siemens 3.0T MR 上进行,采用3D T1-VIBE 及 DTI 融合图像,分别在神经根(L5和 S1)的三个不同层面测量左右两侧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 ADC 值,同时进行 L4、L5、S1神经根 FT。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 L5和 S1神经根左、右两侧 FA 值分别为0.319±0.019和0.320±0.019,ADC 值分别为1.427±0.171和1.416±0.185,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层面神经根两两之间的 FA 及 AD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例患者的患侧神经根 FA 值低于健侧,分别为0.285±0.026和0.319±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侧神经根近端至远端 FA 值逐层递减(P <0.05),ADC值逐层递增(P <0.05);健侧不同层面 FA 值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DTI 结合常规 MRI 对定量评价病变神经根及定位诊断腰骶神经根卡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镜技术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74例(112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和鼓膜切开或置管术,随访半年以上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儿的听力和中耳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93.8%(102/112);53耳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13.5±5.1)dB,气骨导差为(7.5±...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可忍受,未经临床诊治,近4天来腰部疼痛加重,自服止痛药改善不明显.患者无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大便可,小便近期偶有不畅.MRI检查(图1~3):Th12~L2椎管增宽,其内可见长圆形稍长T2、长T1(图)混杂信号灶,大小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病变下方的马尾神经走行僵直,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L1、L2椎体后部可见长T1长T2信号灶.手术过程:肿瘤为灰红色,质地较软,血供丰富,肿瘤有较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紧密,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均有粗大迂曲的血管伴行,脊髓圆锥被肿瘤推挤至Th12水平,椎体腹侧面被肿瘤挤压凹陷;打开肿瘤包膜,囊内切除肿瘤,出血汹涌,电凝仔细止血,小心分离肿瘤与周围粘连组织,自上而下不断分离肿瘤.保护马尾神经,待分离肿瘤至脊髓圆锥部,见肿瘤起源于马尾神经,从根部切断肿瘤,肿瘤大小约8.0 cm×2.0cm×2.0cm.病理所见:瘤细胞腺样分布,细胞增生活跃,核大小中等,胞浆较少.免疫组化:A1CK(+),EMA(-),波形蛋白(+),CD68(-),GFAP(-),S-100(-),NeuN(-),突触(+),P53(少数+),Ki-67(阳性率<5%),CD56(+),嗜铬粒蛋白A(+).病理诊断: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6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辅以黏液促排剂和类固醇激素等;综合治疗组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结果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药物同时辅以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