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对患者右颈内静脉B超影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男62例,女38例,年龄21~79岁。患者依次取去枕垫肩平卧位(肩下垫6cm薄枕)、平卧位、Trendelenburg体位(15°~30°头低足高位),分别将患者头偏左转0°、30°、45°和60°。超声探头置于患者右侧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点,通过二维B超测量上述不同穿刺体位和头偏左转各角度时患者右颈内静脉的横径和横截面积等指标。计算右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重叠率和安全穿刺范围。结果与Trendelenburg位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减小(P<0.05),且去枕垫肩平卧位明显小于平卧位(P<0.05)。与头偏左转0°比较,头偏左转30°、45°和60°时三种体位右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Trendelenburg位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安全穿刺范围明显减小(P<0.05)。头偏左转30°、45°和60°角度三种体位的安全穿刺范围依次减小(P<0.05)。与Trendelenburg比较,头偏左转不同角度去枕垫肩平卧位和平卧位患者动-静脉重叠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去枕垫肩平卧位明显小于平卧位(P<0.05)。头偏左转30°、45°和60°时三种体位患者动-静脉重叠程度评分依次升高(P<0.05)。结论患者取Trendelenburg位是经右侧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理想的穿刺体位。头偏左转有利于右颈内静脉的充盈,但为了减少误穿动脉的风险,头偏左转角度以不超过30°为宜。  相似文献   
2.
正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最成功和最有效的手段~([1])。但肝移植术前易合并不同程度肺部病变,术前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EVLW)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大、容量阈值小亦可明显改变肺部氧合状态以及肺水含量,并导致不同的术后转归。Lemson等~([2])研究表明,危重患儿血管外肺水与胸部X线片并无相关性,但肺超声可监测到EVLW随患儿输注晶体量的增加而增多~([3])。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围术期液体治疗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8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液组(H组)及乳酸林格液组(R组).根据患者容量负荷反应性试验的结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入量、手术前后出凝血功能、术后各时间点的ASA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 H组患者术后4 h、8 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平均尿量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围术期合理运用胶体液为主的液体治疗,能较有效降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和缩短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喜军  毛仲炫 《中外医疗》2009,28(25):41-4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ASAⅠ~Ⅱ级,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局麻加监测46倒、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术68例,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129例、置入喉罩静脉全麻14例;同时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结果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术患者3例出现烦躁、躁动现象而无法手术,改行气管内插管全麻,5例出现舌根后坠。129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麻醉镇痛效果.血压控制好,但2例患者术中出现动脉瘸破裂行急诊开颅手术,3例患者行栓塞治疗手术后在神经外科监护宣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患者出现诱导时严重低血压。结论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对颅内动脉瘸患者神经介入治疗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控性,但合适的麻醉方法,合理应用控制性降压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中知晓的策略. 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1 0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Ⅴ级,年龄16岁~84岁,均未予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第1天和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采用Mashour分级方法对患者术中知晓进行分级. 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者16例(1.6%),其中Mashour 3级以上(含3级)者12例.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7%,而全凭静脉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率高达5.1%(P<0.05).术中知晓多发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同时可散发于多种择期手术中.女性(OR=5.262)和术中血压下降(OR=5.324)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能相关因素,而吸入麻醉维持(OR=0.168)是其可能保护因素. 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全凭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可行性及麻醉管理。方法对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左肺灌洗回收率为94%左右;右肺灌洗回收率为91%左右,肺灌洗术后7 d后复查血气分析,PaO2、SpO2均有明显提高,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CO弥散指标均有显著改善。7例患者均能较好耐受肺灌洗,麻醉过程平稳,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应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麻醉医师应积极做好病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全麻对糖尿病病人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全麻期间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15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2型糖尿病病人,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术中1 h、术毕6个时点心率(HR)、心排血量(CO)、血压(B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W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 min、术中1 h、术毕4个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静脉血氧饱合度(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动一静血乳酸浓度(LacA、Lacv)及差值(LaCA-v)和动脉血糖(GluA)的变化.结果:血液动力学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HR、Bp、CO显著降低(P<0.01);PAP、PAWP、CVP、SVR降低(P<0.05);术中、术毕HR、Bp、CO、PAP、PAWP、CVP均有恢复诱导前趋势,但SVR显著升高(P<0.01);氧代谢与诱导前比较,全麻诱导期间Pa02、PvO2、SvO2、DO2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