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分析30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和转归,认为白细胞减少并不影响抗甲状腺药物(ATD)的应用。甲亢控制后的血象可盼恢复,但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以免ATD加重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对血红蛋白波动造成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在临床研究期间对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定期测定,观察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发生疾病及住院、容量状态改变、铁蛋白水平变化、透析方案调整等情况下,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波动情况。结果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对患者血红蛋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因个体差异,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较敏感,有些患者产生抗体反应;发生疾病时引起患者血红蛋白的波动可能是因为疾病感染或炎症对红细胞的生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容量状态改变、铁蛋白水平变化、透析方案的调整也会引起血红蛋白波动。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的波动与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发生疾病及住院、容量状态、铁蛋白水平、透析充分性等具有相关性,以上情况下的发生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25(OH)2D3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45例临床蛋白尿期的(24 h尿蛋白≥1 g)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160 mg 1次/日口服)、骨化三醇组(缬沙坦160 mg 1次/日+骨化三醇0.25 μg 1次/晚 口服)、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TW)组(缬沙坦160 mg 1次/日+TW 20 mg 3次/日),每组15例,观察12周,定义尿蛋白下降超过基线值50%为显著疗效,尿蛋白下降小于50%或升高或出现肾衰竭为一般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各随访点尿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组3月与0月比较,尿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85)vs(3.77±1.34),P〈0.01],TW组尿蛋白下降1月与0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0.55)vs(3.82±1.56),P〈0.01],但2、3月尿蛋白下降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时,与对照组比较,骨化三醇组尿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85)vs(2.84±1.47),P〈0.05],且与TW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85)vs(1.91±0.69),P〉0.05].但就显效率而言,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三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1,25(OH)2D3联合ARB能有效减少DN蛋白尿,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ARB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序贯血液超滤透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重度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伴重度浮肿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间断序贯超滤透析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清白蛋白增加而血总胆固醇有所下降、肾功能改善、纤维蛋白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血液超滤透析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安全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顽固水肿,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4岁。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以端端吻合式行左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内瘘成熟前给予右侧股静脉置管,每周2次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使用内瘘进行透析。4个月后内瘘血栓形成,建议溶栓或行内瘘重建术,患者拒绝。之后患者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进行透析。插管4个月后患者因考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而住院,要求治愈后行长期导管植入术。在术前给予右侧股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治疗方法。我们结合文献复习报道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5(OH)2D3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延缓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进展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血清肌酐(Scr)水平处于104-265.2 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1 g,临床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前期随访肾功能无明显恶化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 mg/d)及骨化三醇组(缬沙坦80 mg/d+骨化三醇0.25 μg/晚),随访6个月,随访时间点为0,2,4,6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至随访终点时,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Scr、血钙、PT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95±24.30)μmol/L vs(186.05±46.18)μmol/L,P〈0.05],[(2.27±0.21)mmol/L vs(2.10±0.20)mmol/L,P〈0.01],[(145.22±42.30)pg/ml vs(193.44±55.04)pg/ml,P〈0.01];两组患者蛋白尿、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0.69)g vs(2.48±0.79)g,P〈0.05],[(1.41±0.30)mmol/L vs(1.49±0.34)mmol/L,P〈0.05];但与0月比较,骨化三醇组蛋白尿水平下降明显[(2.16±0.69)g vs(3.36±1.10)g,P〈0.01].结论:1,25(OH)2D3联合ARB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其疗效较单纯使用ARB药物为佳.  相似文献   
9.
分析 30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治疗和转归。认为白细胞减少并不影响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应用 ,甲亢控制后血象可盼恢复。但应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 ,应用升白细胞药物 ,以免ATD加重白细胞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基本保证。临时性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且当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及急性中毒等闲病情需要临时实施血液净化时。但3种常见部位留置导管的时间和并发症有不同的报告。我们自2002年1月~2007年9月共为血液净化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216例次,本研究旨在总结6年来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为临床合理选择插管部位和导管的使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