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科在C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有限小切口切开、短臂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4例,男42例,女52例,年龄80~97岁(80~89岁84例,90岁以上10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26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Ⅳ型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病,其中79例有并存症,2种以上并存症者47例,个别病例最多并存症达5种。各种并存症中高血压41例,呼吸系统疾病21例,脑血管疾病15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14例,泌尿系疾病11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五官科疾病12例,肿瘤2…  相似文献   
2.
弧形滑槽式外固定器治疗第1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 1掌骨骨折治疗较为困难。若处理不当往往易造成拇指对掌功能活动受限 ,而引起拇指疼痛与捏握功能无力。自1995~ 1999年 ,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弧形滑槽式外固定器治疗第 1掌骨骨折 1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6例 ,女 2例。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5 2岁 ,平均 32 .4岁。其中本奈氏骨折 5例 ,粉碎性骨折 3例 ,基底部横形骨折 7例 ,斜形骨折 3例 ;开放性骨折 4例 ,闭合性骨折 14例。 18例患者均在伤后半小时~ 10天以内接受治疗。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伴有滑膜炎症的关节病变。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陇中牌中药洗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米,新的内固定技术及新型材料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日益多见.其中钛镍(TiNi)形状记忆合金得到较广泛应用。自2001年以来.我院使用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的钛镍形状记忆合金系列骨科器械治疗各类骨折及矫形共45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加味身痛逐瘀汤对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后存在轴性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脊髓性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塞来昔布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轴性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改善效果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周及4周,颈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在改善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沉重、僵硬、酸困等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活动,降低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最终改善轴性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中取得的椎间盘组织(造模组)进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并与正常组作对照分析。结果:造模组大鼠颈椎间盘中髓核和纤维环VEGF的含量为74.10%和5.72%,分别高于对照组大鼠的28.40%和4.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变椎间盘内可诱导产生VEGF,提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定膏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软组织损伤130例患者应用消定膏外敷治疗,回顾分析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经2~4周的随访,患者伤处肿胀疼痛均已消除,功能恢复正常,总有效率100%。结论:消定膏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止痛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头清胶囊,并配合卧位枕颌带牵引,对照组口服活血胶囊,亦行卧位枕颌带牵引,疗程均为2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的主要机制是miRNAs靶向作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诱导椎间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分解。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可以传递遗传信息和交换物质的囊泡,通过扩散为椎间盘内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传递生物信息。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对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极化、凋亡等过程起关键调控作用,并参与椎间盘的发育、生长与退变,促使细胞内环境处于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其中某些机制研究尚不明确。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病理机制及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将Wnt信号通路和外泌体对IVDD的相互交叉协同作用进行综述,发现外泌体激活Wnt通路可加速ECM降解、诱导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同时,外泌体抑制Wnt通路可促进髓核(nucleus pulposus, NP)细胞增值,协同Wnt通路抑制血管生成有效治疗IVDD。进一步了解外泌体、Wnt信号、椎间盘退变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治疗I...  相似文献   
10.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nterior Spinal Artery Syn-drome,ASAS)是急性缺血性脊髓梗死极为罕见的病因[1-2].大约5%~8%的急性脊髓病是由血管原因引起的,如脊髓梗死(Spinal Cord Infarction,SCI).在美国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3.1人[3].在某些研究中,AS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