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1月对14例次内瘘阻塞的MHD患者,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再通后配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浓度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常规透析器、透析管路和透析液,将高浓度(1.6mol/L)的枸橼酸钠用输液泵以33-42ml/h的速度从透析血路的动脉端输入,同时监测激活凝血时间(ACT),调整枸橼酸钠输入的速度。结果:9例高危出血性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透析技术,均未发现有加重出血,也未发生因体外循环凝血致透析中止。结论:RCA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可简便的透析抗凝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S"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5S"护理模式。6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5S"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树立医院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透对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血透、病情稳定的患者,测定其普通血透前后的血清氨基酸谱;然后将患者改行高通量血透,持续进行3个月,再测定高通量血透前后的血清氨基酸谱,高通量透析期间嘱患者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另选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①单次普通血透和高通量血透对血清氨基酸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②高通量血透前患者多种血清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低于健康对照(P值分别<0.05和0.01);高通量血透3个月后,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得到明显改善,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值分别<0.05和0.01),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高通量血透不增加血氨基酸的丢失,持续高通量血透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可能与胃纳改善、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及代谢状态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滤,CVVH)与间歇性血液滤过(间歇性血滤,IHF)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sARF)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353例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4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的sARF患者进入研究。16例行CVVH(CVVH组),26例行IHF(IHF组)。结果:CVVH组与IHF组的APACHEⅡ平均值、病死率和最低平均动脉压(MBPmin)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30.3±9.3VS26.6±8.6、81.3%VS61.5%和(66.2±13.4)mmHg vs(69.6±15.6)mmHg。死亡患者的APACHEⅡ平均值明显高于存活者,分别为31.2±7.1 vs 20.9±8.6,P〈0.01。APACHEⅡ分值与MBPmin的呈负相关,P〈0.001。结论:与IHF相比,CVVH未能明显改善sAR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未能明显降低病死率。病情的危重程度是sARF患者预后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TH)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基础上,由于甲状旁腺受到持久性刺激,过度甲状旁腺增生转变成能自主分泌甲状旁腺素(PTH)的腺瘤,常导致肾性骨病和异位钙化,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当继发性甲状  相似文献   
7.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法并发症的护理体会。21例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2 148例次,出现并发症37例次,包括内瘘感染、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湿疹、穿刺隧道周围瘙痒、隧道条索状硬结、穿刺困难、血流量不足。予改进血痂清除方法和局部消毒方法,有效预防感染和穿刺点渗血;选择扣眼穿刺点时,穿刺时根据患者时间情况减少或增大穿刺进针角度,以延长皮下隧道或是让穿刺针进入深部血管,保证血流量充足;更换成进口钝型穿刺针,减少机体不良反应。通过实施以上措施解决了并发症,内瘘保持通畅,延长了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急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急性心血管并发症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致死亡。现将我院自2005年~2009年5年间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合并心血管并发症109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原因,评估危险因素,及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填塞加压法治疗动脉穿刺形成的假性动脉瘤19例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PA)是动脉外伤、感染、血管炎,以及血管外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由于动脉壁完整性遭到破坏,伴血液外渗,瘤体可进行性增大,甚至破裂,导致大出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技术的广泛开展,医源性PA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多采用手术或栓塞治疗,但仍有一定的风险及创伤,且费用高。近年来,本科对19例次血透穿刺动脉形成的PA采用填塞加压的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2002年共18例血透患者,形成PA19个。其中股动脉PA3例,足背动脉PA2例,桡动脉PA12例,足背动脉PA2例(…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一种必要方案,是确保患者能够正常生活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此类患者存在病情复杂,且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如治疗操作风险、并发症风险、患者因素等。为了规避这些护理风险的发生,建议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质控力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做好细节管理,强化患者的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