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患者男,48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隐痛.B超提示"右肝占位",遂拟"右肝肿瘤"收住入院.有30年的石匠工作史.体格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未及肿块,肝肋下3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肿瘤指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超敏反应蛋白(CRP)81.77 mg/L,碱性磷酸酶(ALP)521.5 U/L,r-谷氨酰转肽酶(GGT)18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 U/L.CT检查:胸部CT示两侧多发小结节灶,直径2~5 mm,密度较高,部分中间有点状钙化,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年,尤以11~20岁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常累及四肢长骨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肱骨近端多见,原发于肋骨少见.国内资料中肋骨骨肉瘤占全部骨肉瘤的0.83%[1],国外为1-3%[2].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收治肋骨原发性骨肉瘤2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9岁。因“右大腿上段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加重1周”于2009年2月入院。患者分别于10年、5年前曾因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及复发在外院手术,病理结果不祥,在第2次手术后第二年,再次出现右大腿上段内侧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疼痛,无局部红肿,劳累后肿块加大,休息后好转,未引起重视,以后肿块逐渐增大,近期自觉右大腿内侧肿块逐渐增大,近1周自觉增大明显,增大至梨大小。既往体格健康,无其他重大脏器疾患史。体格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0/80mmHg,右大腿上段内侧陈旧性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右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缘隆起,约6 cm ×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质韧,有压痛,表面无红肿,右髋活动无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右足无麻木,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肿瘤标记物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 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肝脏是转移性肿瘤最好发的部位之一。对于多发肝脏转移性肿瘤影像诊断一般不难,但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等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搜集了37例单发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喉原发性副神经节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92-1292
患者男,67岁。2年前因声音嘶哑,伴气促,偶有痰中带血入院,局部活检病理报告示少量鳞状上皮细胞,细胞形态较规则,未作治疗出院。近20d气促、痰中带血加重,于2004年10月16日入院,入院当日CT检查示:声门上部近后壁有一菜花状软组织肿块,大小3.4cm×4.5cm,  相似文献   
8.
腹腔内促纤维性小圆细胞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6岁。左侧中腹部不适5d,于2005年6月2日入院。体检:左中腹略隆起,且触及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尚可,边缘清楚,无压痛,体重无明显下降。直肠指检:距肛门约7cm处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生化、血常规、肿瘤全套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CT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为Castleman病的CT表现。结果:纵隔4例、肠系膜1例和腹膜后5例。临床类型为局灶型7例和多中心型3例。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7例和浆细胞型3例。透明血管型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但中间可有条状或裂隙样低密度,而增强扫描表现为除条状或裂隙样低密度外,明显均匀增强,并与腹主动脉同步增强,周围可有点条状增强血管;浆细胞型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而增强扫描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增强。结论:CT表现与临床类型、病理分型关系密切,透明血管型的CT表现比较有特征,浆细胞型缺乏特征性,诊断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CT检查诊断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3(9~68)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9例、腹泻3例、腹痛2例,伴血尿2例、发热2例.采用Somatom Plus4型螺旋CT机和Presto多层螺旋CT机,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动脉期加实质期扫描2例.总结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结果 14例患者CT检查的直接征象:单发结节型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较明显均质强化,边缘清楚;多发结节型6例,增强后结节边缘清楚,呈轻度均质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外形无明显外凸;弥漫浸润型7例,肾脏肿大,病灶轻度强化,境界不清楚.间接征象:腹主动脉、肾门旁多发淋巴结肿大13例,其中淋巴结肿大成串或成堆4例,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包绕血管,显示"腹主动脉淹没"征3例.13例淋巴结肿人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其中边缘清楚、光整9例.伴骶椎、骶管淋巴瘤1例、肾周筋膜浸润2例.右肾手术切除1例,穿刺活检证实13例,病理报告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结论肾脏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除直接征象外,典型间接征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