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软骨细胞老化特征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骨细胞的老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特征包括:细胞不可逆的生长停滞于G1期;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端粒长度缩短;软骨细胞分化特征的改变。目前认为其机制为基因表达的程序性或减进性改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Rb等在细胞生长停滞中的作用;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酶对端粒长度的调节;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使软骨细胞形态的变化;基质降解酶类表达增加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的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是细胞经体外扩增与可降解材料复合、体内构建有活力的组织和器官的新兴技术 ,骨组织工程作为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望首先在临床得到应用 ,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材料和体内构建方式。1 种子细胞1.1 骨膜和骨组织来源的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回植体内后成骨能力明确 ,复合聚乳酸等多种材料后回植体内成骨 ,但其体外大量扩增后表型易丧失 ,同时取大量的骨和骨膜来获得种子细胞的方法不符合组织工程的原则 ,因此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不大。1.2 骨髓基质细胞1.2 .…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复合珊瑚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二代细胞复合珊瑚后修复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n=6);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处为对照(n=6),术后12、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成骨诱导的BMSCs在珊瑚支架上生长良好。X线片显示12周时实验组骨痂较多,对照组材料明显吸收;32周时CT、X线片和大体观察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示实验组有较多成熟骨呈骨性愈合,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人软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研究人耳软骨和肋软骨两种不同类型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增殖、老化规律 ,为选择合适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依据。方法 取小耳畸形残耳软骨和肋软骨 ,体外分别用0 .0 5 %和 0 .15 %Ⅱ型胶原酶消化 16h分离 ,台盼蓝染色计活细胞数 ,得原代细胞获得率。体外单层培养 6代 ,观察形态学改变 ,群体倍增时间 (PDT )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评定软骨细胞老化规律。 结果 人残耳软骨组织平均细胞获得率为 ( 1.5 4± 0 .14 )× 10 6/ g ,肋软骨平均获得率为 ( 0 .46± 0 .0 9)× 10 6/ g ,两类软骨细胞P1的PDT最短 ,前 3代增殖力较强 ,P3 以后PDT明显延长 ,P6代细胞不再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及RT PCR均证实耳软骨细胞 3代内、肋软骨细胞 4代内软骨细胞表型稳定。结论 第 2代的耳软骨细胞与第 3代肋软骨细胞可作为人体内组织工程化软骨构建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下颌角外翻角度的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三维测量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分析面下部过宽者下颌角肥大的程度,了解下颌角外翻的相关指标对面下部宽度的影响,为下颌角截骨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6年间50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临床下颌角肥大就诊者,女性4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29岁,均行全头颅螺旋CT检查和颅骨三维重建,测量下颌角角度、下颌角外翻角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角间宽及下颌夹角,并对各指标进行t检验和相关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所测就诊者下颌角角度左侧为(113.04±O.06)°,右侧为(113.55±0.06)°,下颌角间宽为(103.17±7.26)cm,下颌夹角为(73.00±5.35)°,外翻角度左侧为(36.46±12.41)°,右侧为(37.69±12.41)°;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角间宽呈显著正相关(r=0.453,P<0.05);下颌角外翻角度与下颌夹角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5).结论 下颌角外翻角度对下颌角肥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较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基质组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晓洁  王敏  柴岗  张艳  刘伟  曾谊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54-1255,F003
目的 应用角膜基质细胞和聚羟基乙酸(PGA)多聚体复合物构建角膜基质,为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提供依据。方法 将培养后的角膜基质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balb/c裸鼠皮下。6周后,对新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测,并测定胶原纤维直径。结果 石蜡包埋切片显示新生角膜组织具有似正常角膜基质层波浪交叉编织结构。组织工程化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27.7&;#177;6.2)nm,与正常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相似。结论 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的角膜基质已经具备角膜基质层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角膜基质细胞和聚羟基乙酸(PGA)多聚体复合物构建角膜基质,为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提供依据。方法将培养后的角膜基质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balb/c裸鼠皮下。6周后,对新生组织进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测,并测定胶原纤维直径。结果石蜡包埋切片显示新生角膜组织具有似正常角膜基质层波浪交叉编织结构。组织工程化的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27.7±6.2)nm,与正常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直径相似。结论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的角膜基质已经具备角膜基质层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的动物实验模型,评价该模型的可行性,并探讨局部应用rhBMP-2对牵引成骨的作用。方法以微型牵引种植钉(Miniscrew implants,MSI)作支抗,镍钛弹簧为牵引力源,建立MSI兔颅骨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应用该牵引系统对11周龄的新西兰白兔作矢状缝牵引成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牵引+rh BMP-2,n=7),对照组(单纯牵引,n=7)。牵引29天,于0、5、11、17、23及29 d,应用X线及Micro-CT评价骨缝牵开情况;第7、27天注射四环素,第17天注射钙黄绿素,作为术后荧光组织切片观察标记。观察动物对该牵引成骨系统的耐受性,比较各组骨缝牵开的距离,并观察矢状缝组织形态学变化,验证兔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模型的可行性。结果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率为86%,牵引成骨实验可顺利完成。对照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大于实验组(D29),两组矢状缝牵开的距离随着牵引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但骨缝牵开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骨组织形态学显示,两组骨缝间均有新生骨组织形成,说明该牵引成骨模型既能有效牵开骨缝,也能诱导骨缝间成骨。而实验组骨缝间新生骨组织形成速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种植钉MSI弹力牵引系统,成功建立了兔矢状缝弹力牵引成骨模型。骨缝牵引过程中,局部应用rhBMP-2可促进骨缝成骨,但导致了骨缝融合。  相似文献   
10.
背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均属于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成型性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体内无毒,不聚积,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应用CAD、CAM、快速成型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制作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三维仿真的下颌支髁突形态模型,并检测其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骨影像信息,以CAD和CAM实现下颌骨髁突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在阴模内成型。抽取犬髂骨骨髓获得骨髓基质细胞,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在体外复合培养,检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比较,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mm时,复合率大于95%。通过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压成型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下颌骨髁突形态结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体外复合培养结果表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