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咽部淋巴组织与鼻、咽、喉的淋巴组织密切相关,在生理上可视为统一整体,在这一系统中腭扁桃体的体积最大,故通常以其作为咽部淋巴组织的代表,简称扁桃体,其免疫机能和临床的关系是耳鼻喉科医生历来重视的课题之一。扁桃体为网状内皮系统的一部分,在其生发中心富有各种吞噬细胞,可吞噬和消灭病  相似文献   
2.
林顺涨  王剑波 《医学争鸣》1997,18(3):249-249
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正常小鼠胚胎鼻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林顺涨1王锦玲1王剑波2马福成2(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西安7100332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小鼠胚胎鼻粘膜上皮中图号R764.04本研究采用SABC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球解剖变异对经内镜行岩斜坡区病变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颈静脉球的解剖变异对颞骨径路在内镜下行桥小脑角区病变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颞骨径路内镜手术,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颈静脉球高度为左侧(7.39±2.11)mm,右侧(9.05±3.10)mm;宽度为左侧(6.28±1.25)mm,右侧(6.34±0.79)mm;颈静脉球顶距鼓室天盖、后半规管上、下缘、上半规管顶点、内淋巴囊上缘、面神经锥段中点、内听道下缘之间距离分别为:(16.05±3.34)mm、(8.73±3.11)mm、(3.13±1.83)mm、(14.63±3.33)mm、(5.01±2.88)mm、(3.70±3.36)mm、(5.03±3.19)mm。结论 高位颈静脉球对内镜手术有一定影响,但相对非内镜手术而言要小,高位颈静脉球的定义依不同的术式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临床上保留半规管功能和听力处理小脑桥脑角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2 0例40侧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单纯后半规管切除及后、上半规管切除处理小脑桥脑角区病变 ,对暴露的范围进行解剖测量 ,比较相关数据。结果 岩上窦下缘至颈静脉球顶的垂直线距离为 (15.0 2± 3 .69)mm (7.80~ 2 1.3 0 ) ,乙状窦内侧至内淋巴管起始处的水平距离为 (10 .62± 2 .0 9)mm (6.2 0~ 16.80 ) ,颞骨岩部后硬脑膜至外半规管后壶腹后缘的水平距离为 (6.2 1± 1.78)mm (3 .80~ 10 .10 ) ,至后半规管中点后缘水平距离为 (4.0 7± 1.2 6)mm (2 .10~6.60 )。乙状窦内侧至内听道口后缘中点水平距离为 (19.89± 3 .10 )mm (14 .70~ 2 4.60 ) ,岩骨后硬脑膜至上半规管前壶腹后缘间水平距离为 (12 .60± 2 .73 )mm (8.2 0~ 19.10 )。结论 颞骨径路处理小脑桥脑角区病变同时保留听力和平衡功能是可能的 ,相对而言 ,后上半规管切除比单纯后半规管切除所得的术野大 ,暴露好且操作相对简单 ,不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及其受体flt对荷瘤鼠喉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荷瘤(HEP-2喉癌细胞)裸鼠动物模型,将抗VEGF抗体及抗VEGF受体flt抗体分别注射荷瘤鼠体内,通过活体标记BrdU的方法,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unel法观察对喉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抗VEGF及抗flt抗体组HEP-2细胞BrdU标记阳性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抗体中和VEGF及封VEGF的结合位点均可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喉癌细胞凋亡.VEGF与喉癌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转门肌皮瓣修复T3、T4声门癌扩大部分喉切除术后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大的喉腔缺损创面修复困难。为保证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恢复喉的发声,呼吸,吞咽防护功能,对62例晚期(T3,T4)声门癌分别行扩大垂直喉切除和次全喉切除术,同期应用双蒂转门肌皮瓣进行喉腔缺损重建。气管套管拔出率为87.1%,85%患者发声恢复满意,吞咽功能全部恢复。晚期声门癌选择性地施行功能保全性喉切除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感染治疗中的疗效,为制订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的AECOPD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头孢克肟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第1s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速度(PEF)分别为(73.24±3.67)%、(71.18±4.06)%高于对照组(62.19±3.16)%、(59.05±3.44)%(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分别为(242.13±48.85)和(368.75±5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和5.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ECOPD抗感染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与头孢类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抑制肺炎支原体的繁殖,且不会增加治疗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The auditory brainstern responses(ABR)and middle latency responses(MLR)were recorded in 24 normal mice with a 7S11A processor,and the normalparameters of ABR and MLR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R of mice werecomposed of 6 waves,waves Ⅰ to Ⅵ.The mean threshold was 35.12±8.03 dB ,which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22.63 dB of ABR found in guinea pigs.Thelatency of ABR waves Ⅰ to Ⅵizn the mice was found to be 1.30±8.03 ms ;2.02±0.24ms ;2.90±0.27 ms ;3.80±0.24 ms ;4.87±0.42 ms and 5.83±0.40 ms respectively.Nosex or strain differences were found.The MLR waveform of the mice were similar tothose of human and the latency was found to be P0 3.94±1.76 ms;P8.38±1.57ms;Na 14.98±2.54 ms;Pa 24.56±3.15 ms rcspectively.It is suggested that mice can beused for hearing research.Since the Na and Pa waves of MLR were unstable under anes-thesia,testing conditions for determining MLR in mice need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铁必复颗粒治疗老年性聋的临床疗效,通过实验探讨该方对肾虚耳聋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老年性聋患者136例,随机分两组,铁必复颗粒组70例(138耳),西药对照组66例(129耳),前者接受铁必复颗粒冲服,后者口服尼莫地平等。实验研究选用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大鼠组,喂标准饲料16W;缺铁大鼠组,采用缺铁饲料喂养8W后,再分成肾虚耳聋组、铁必复颗粒组,肾虚耳聋组继续喂以缺铁饲料8W,铁必复颗粒治疗组喂以添加铁必复颗粒的缺铁饲料8W。取大鼠耳蜗膜性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各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老年性聋患者铁必复颗粒组显效21耳,有效42耳,有效率45.65%;西药对照组有效10耳,有效率7.75%,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研究表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在铁必复颗粒治疗组耳蜗膜性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组和肾虚耳聋组相比,蛋白表达都有上调。铁必复颗粒组出现特异性高表达46kDaprotein、48kDaprotein等尚未命名的蛋白。结论铁必复颗粒治疗老年性聋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耳蜗肌动、肌球、细胞骨架蛋白等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