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穿刺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单纯性骨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4年12月,我科对42例单纯性骨囊肿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充填术,X线片观察囊腔变化.结果3个月后X线片:37例囊腔充填完好,5例仅留小囊腔.4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8.5月,所有患者均有骨替代现象发生,无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自体附件结构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后路椎管减压切除腰椎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附件骨,并将其回植椎间隙,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10年(平均6.5年),随访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椎间植骨融合情况、JOA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并作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102例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80.30%、85.80%和85.10%。在术后3、6、12月患者融合率分别为26.5%、81.2%、97.9%。患者满意率达97.9%。结论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生物融合能力及支撑能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腰椎附件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6 例,并与同期的16 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等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恢复(P<0 .01),2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5).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不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P<0 .01).随访1年后,32 例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且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明显.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X线暴露时间长,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退变失稳性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联合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结果 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由术前(8.7±0.3)分降至术...  相似文献   
5.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2年3月~2004年10月应用PVP治疗37例52个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肿瘤24例31个椎体,转移性肿瘤8例16个椎体(其中合并压缩性骨折19例26个椎体),血管瘤5例5个椎体.在C臂双球管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2~9 ml.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术后椎体均匀充填13例,部分充填24例,其中不同程度渗漏18例.椎体前部高度部分增加11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3例术后局部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缓解,后二者经卧床休息,非甾体类药物止痛完全缓解.37例随访1~31个月病变椎体局部疼痛无复发,无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年龄大、机体状况差和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单侧肾、巨输尿管、输尿管囊肿及膀胱外翻为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影像学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笔者共收集7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岁~37岁;成人4例,儿童3例;单侧肾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巨输尿管2例(均为女性),输尿管囊肿1例(男性),膀胱外翻1例(男性)。临床症状主要有排尿困难2例,腰痛4例,尿频、尿急1例,肉眼血尿1例。  相似文献   
8.
杨长远  罗光平  朱钧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70-137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的临床资料,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随访3~24(15.5 ±8.5)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优1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症状改善优良率达91.3%.植骨融合率:本组1年融合率为91.3%,2年融合率为95.7%.近期并发症:神经缺失症状加重1例,脑脊液漏1例;远期并发症:神经缺失症遗留1例,B-twin位置位移下沉1例.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B-twin植入椎间融合术结合了椎间盘镜微创技术和开放椎间cage融合技术,但术后存在各种并发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是顺利开展该技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低功率激光“热疗”的特点,初步探讨激光“内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2具新鲜猪脊椎标本,选取32个椎间盘,按2.5W、3.0W、3.5W和4W四种不同功率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椎间盘,调节激光功率,固定采用间断脉冲激光,1.0s(间隔时间),1.0s(脉冲时间),持续时间为1h,分别在10min、20min、30min、60min4个时间点测试椎间盘髓核中央、内层纤维环温度变化。结果在激光功率3-3.5W时可在20-30min内使髓核和内壁温度达到理想温度,温度容易控制。结论通过控制激光输出功率,从而使椎间盘内温度达到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所需的理想状态。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其理想最佳功率3-3.5W,理想激光能量释放持续时间为20-30min。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1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表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应科学选择适应症,严格掌握和正确使用AO或BO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