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缺氧对肥胖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组,各10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干预17周,测量小鼠体重,解剖取材测量前列腺重量,排水法测量前列腺体积,ELISA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形态并测量其腺腔面积,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组织HIF-1α的表达。结果:①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为(42.55±3.01) g、前列腺重量(0.13±0.03)g、前列腺体积(0.14±0.03)ml、TG(179.29±65.19) mmol/L、LDL(66.88±1.93)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8.94±2.17) g、(0.05±0.03) g、(0.05±0.02) ml、(115.77±25.25) mmol/L,(44.16±7.24)g/L](P0.01或0.05)。②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前列腺上皮表现为单层立方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高脂饮食组则主要表现为不规则上皮结构;高脂饮食组小鼠前列腺腺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18 453±7 311)μm~2vs(12 390±8 587)μm~2,P0.01]。③高脂饮食组前列腺组织HIF-1α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9.1±6.9)×10~6vs(2.0±3.6)×10~6,P0.01]。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前列腺体积与体脂肪重量(r=0.887,P0.01)、TG(r=0. 520,P=0.047)、LDL(r=0.772,P=0.010)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小鼠脂代谢异常使前列腺组织出现局部低氧从而引发BPH。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茯苓-薏苡仁对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茯苓-薏苡仁有效成分及药物预测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CHF的疾病预测靶标,随后获取药物靶点-疾病靶标交集,使用Cytoscape3.8.2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GO和KEG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后得到茯苓-薏苡仁有效成分24个,药物靶点367个,CHF疾病靶标10749个,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标交集25个,与CHF密切相关的GO富集条目75个,KEGG信号通路25条,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茯苓-薏苡仁与CHF密切相关,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药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附子-细辛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挖掘出附子-细辛的有效成分及药物预测靶点,采用5个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出高血压病的疾病预测靶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标交集,使用Cytoscape生物信息分析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中药调控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相关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并对其进行GO和KEG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得到附子-细辛的有效成分29个,对应药物靶点1807个,高血压病的疾病靶标8505个,构建的药物靶点-疾病靶标交集80个.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的GO富集条目91个,KEGG信号通路123条,主要涉及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附子-细辛药对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能够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路协同发挥药效作用,考虑其可能是通过干预血液的流体剪切应力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重塑再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28例,应用舒利迭治疗4周,分析治疗前后FEV1、FEV1/FVC和呼气峰流量值(PEFR)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FEV1、FEV1/FVC、PEFR分别为(1.50±0.12)L、(64.20±7.02)%、(3.59±1.44)%,治疗后分别为(2.00±0.14)L、(72.00±7.90)%、(4.99±1.3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564、4.315、2.936,均P<0.05);治疗4周后,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制1例,总有效率为96.4%.结论 应用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89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6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症状缓解,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多点活检是确诊嗜酸性胃肠炎的主要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 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 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标本,分别再做HCV-cAg ELISA和HCV 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HCV-cAg ELISA检测,29份仅初检(15份)和仅复检(14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只有5份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7.24%.经HCV RT-PCR检测,29份仅初检和仅复检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同样也只有5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也为17.24%.结论:HCV-cAg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RT-PCR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辅助确证试验,或作为抗-HCV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血液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64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农村地区患者的文化水平偏底,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健康意识不强,病人发病后治疗的依从性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脑梗死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6例(占68.4%),非瓣膜病变的心房颤动12例(占31.6%)其中死亡2例(占5.26%)。结论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有效控制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表柔比星-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在体外缓释效果,及兔VX2肝癌模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中利多卡因与碘油乳化后,肝癌组织中利多卡因的动态分布情况。方法采用W/O法对利多卡因-表柔比星乳剂进行体外理化实验,并在72 h内测定利多卡因-表柔比星-碘油乳剂的累积缓释量。随机选取48只新西兰白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以利多卡因-表柔比星-碘油混合乳剂进行栓塞,对照组先予以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再以表柔比星-碘油混合乳剂行栓塞,分别于术后的0.5、1、4、8、24、48、96、144 h时间点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只兔子,取肝癌组织,经UPLC-MS/MS测定癌组织中利多卡因药物浓度,通过Graphpad软件拟合肝癌组织中的利多卡因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TACE中利多卡因油包水技术和单纯灌注后肝癌组织中利多卡因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利多卡因-表柔比星-碘油乳剂0~72 h内利多卡因浓度达到T50%约需30 min。24 h内利多卡因释放量超过80%。动物实验中,VX2肝癌模型建模成功率和TACE术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兔肝癌组织中利多卡因的药物浓度量显著增加、清除显著降低,肿瘤组织内的利多卡因停留时间延长。结论利多卡因-表柔比星-碘油乳剂对利多卡因具有缓释作用,利多卡因与碘油乳化后经TACE治疗可增加各时间段组织中利多卡因的浓度,验证了利多卡因混合碘油后在肝脏内血管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