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耳廓烧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近15年829例耳廓烧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829例病员中5例死亡,其余均痊愈.666例出现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48例出现有包括瘢痕增生和耳廓形态异常等畸形,对116例进行了相应后期畸形的整复,效果满意.结论耳廓烧伤除非全层碳化外,局部创面一般不宜采用早期手术.预防耳软骨炎的发生并进行妥善处治,注意耳廓局部的护理,积极对继发的后期畸形予以治疗等是保证取得耳廓烧伤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竹  刘康  冯刚  白亦光  杨泽龙 《西部医学》2013,25(8):1124-1127
目的探讨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与纳米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的技术制备出的三维多孔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纤维环的可行性。方法将PLGA与HA溶解于丙酮中,配制20%(w/v)的溶液,磁力搅拌均匀后,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三维多孔支架。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和磷酸盐缓冲液降解(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的方式,观察支架的形貌和降解性能;利用CCK-8和伊红染色的方法观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支架具有良好的纤维形貌,直径均匀,扫描电镜下可见HA结晶。支架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速度较快,8周时支架失重可达40%,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细胞毒性试验和伊红染色均表明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较好,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PLGA与HA共混制备的纳米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因此该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纤维环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经共培养诱导为软骨表型细胞的可行性,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来源提供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的脂肪干细胞及肋软骨细胞,将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层共培养及脂肪干细胞单独培养于6孔板中2周。通过safranin-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细胞表型进行鉴定,RT-PCR检测诱导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诱导2周后的脂肪干细safranin-O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化学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接近于正常软骨细胞。结论:脂肪干细胞经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为软骨表型细胞。  相似文献   
4.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分离法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番红快绿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状稳定,为纺锤状,呈克隆样生长;成软骨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操作简便,是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方案,在适当的条件下BMSCs能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前列地尔注射液及其联合应用对兔缺血皮瓣的影响。 方法 选择 40 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0组,每组2 只,每只兔背部设计两块以中线对称的 10cm×2.5cm 大小超长宽比例任意皮瓣,形成每组 4 个兔背缺血皮瓣模型。每组随机分为对照瓣及实验瓣1、试验瓣2、试验瓣3。对照瓣:采用局部及静脉均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瓣1:局部注射 PRP,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瓣2:局部注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0.8mL/kg);试验瓣3:局部注射 PRP,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术后 7d 在统一标准下拍照并取材。测量各瓣存活面积,计算皮瓣存活率;HE 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瓣组织结构层次、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微血管口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 CD34 表达、测量微血管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术后 7d,各瓣远端均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经测量计算后得出:各瓣平均存活面积、存活率、微血管密度、VEGF 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实验瓣3>实验瓣1>实验瓣2>对照瓣,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 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所有实验瓣较对照瓣组织水肿轻,新生毛细血管增多;实验瓣3较对照瓣及实验瓣1、实验瓣2结构、层次更清晰分明,新生毛细血管最多,大部分管腔扩大,炎性细胞浸润较少,组织水肿轻;实验瓣1较实验瓣2组织结构分明,新生毛细血管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较少,但实验瓣2血管管腔直径更大。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前列地尔注射液单独应用时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兔缺血皮瓣缺血坏死,提高皮瓣存活率,并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软骨脱细胞基质(Cartilage 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x,CAEM)-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纳米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CAEM和COLⅡ按质量比1∶1混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组织工程纳米支架。将第二代BMSCs种植到该支架上,培养箱内静置2 h。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实验组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对照组仅行膝关节软骨缺损建模。12周后实验动物取材,大体观察修复效果,并行HE染色、Ⅱ型胶原染色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见实验组软骨缺损修复良好,对照组软骨缺损处由肉芽样组织充填。HE染色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处可见软骨陷窝形成,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处仅有纤维组织充填。实验组修复区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CAEM-COLⅡ纳米支架复合BMSC,对兔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能力,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胰管引流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京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行PD的患者资料。共入组670例患者,其中男性415例,女性255例,年龄(58.4±7.3)岁,年龄范围24~82岁。按胰管引流方式的不同,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IPC)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发生后更迅速的恢复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和减少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内质网应激(ERS)启动,可以通过减少未折叠蛋白的累积并增加未折叠蛋白的降解,保护内质网稳态,泛素化降解系统也参与其中,但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持续或者过强时,ERS和泛素化降解系统无法消除未折叠蛋白时,自噬的激活可作为恢复内质网稳态的最后防线。除此之外,目前也有相关研究表明ERS可促进细胞自噬,维持细胞存活及内质网稳态,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本综述将缺血预处理调节ERS相关通路促进自噬保护IRI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缺血预处理保护IRI机制主题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以胶原、透明质酸钠和硫酸软骨素三种细胞外基质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关节软骨支架的工艺。方法固定静电纺丝的参数,通过改变溶剂的种类,浓度和三种原料之间的比例,探索胶原-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复合支架的纺丝条件。结果胶原-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复合支架纺丝的最佳溶剂是3-氟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v:v,1:1),最佳纺丝浓度范围为80~120mg/m L,三种原料支架的最佳比例范围为6~8:1:1~2。支架纤维的直径和孔隙率则由原料的浓度和比例共同决定;支架降解性能良好,降解速度主要由胶原含量决定。结论研究者成功的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了胶原-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复合组织工程软骨支架。这种支架在成分和形态上都可以较好的模拟关节软骨细胞外环境,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关节软骨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诱导椎间盘退变的早期移植同种异体兔髓核细胞( NPC),观察NPC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NPC,并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穿刺抽吸法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造模同期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27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9)、NPC移植组(NPC组,n=9)及DMEM培养基组(DMEM组,n=9)。每只实验动物的L3-4、L4-5和L5-6作为实验干预椎间盘。术后4、8、12周分别利用标准化T2加权像信号强度(%ST2WI)、病理组织学、退变分数、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二型胶原(Collagen Ⅱ)和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2周,DMEM组的%ST2WI值、CollagenⅡ和aggrecan 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退变分数明显低于DMEM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NPC组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NPC组的Collagen Ⅱ免疫组化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强阳性,而DMEM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性逐渐减弱。 结论 在退变早期移植同种异体的兔NPC能有效修复椎间盘组织的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