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降主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方式。在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时,体外开窗(PMF)是目前常用于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技术之一。它是指在选择合适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后,根据弓上分支动脉的位置,在覆膜支架相应位置上除去覆膜,建立人造的“窗孔”,在将有窗孔的大动脉支架准确对位释放后再释放分支支架。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主动脉支架本身所携带的不透X线标志快速、准确地将窗孔与分支动脉开口对准的开窗方法—支架自显影定位PMF技术(S-F技术),并通过总结利用该方法进行TEVAR的一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以及随访数据,探讨利用S-F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治疗中的技术特点和其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利用S-F技术行TEVAR治疗的中国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和其他7个国家的国家级血管外科中心共113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的基本数据、术中技术数据和术后随访数据。 结果:患者均根据S-F技术的操作标准流程进行的TEVAR,即时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胸主动脉覆膜支架118枚,其中植入桥接支架35例。手术时间(62.9±17.4)min,X线操作时间(23.1±9.8)min,造影剂用量(81.2±22.5)mL。术中开窗对位准确率为98.2%。补救性植入烟囱支架1例(0.9%),矫正后对位回准1例(0.9%)。开窗同时保留弓上三分支动脉2例(1.8%),开窗同时保留左颈总动脉(LC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A)6例(5.3%),保留LSA 110例(97.3%)。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复查发现Ⅰ型内漏7例(6.2%)。随访时间中位时间24.5个月,死亡2例(1.8%);术后分支动脉闭塞3例(2.7%),分别发生在术后3个月(2例)和术后6个月(1例)。 结论:S-F技术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重建弓上分支动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是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部方法技术上的一项进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腘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收治的腘动脉瘤9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9例(患肢11条)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3.8岁。双侧腘动脉瘤2例,左侧4例,右侧3例;合并双侧髂动脉瘤1例。无症状1例,搏动性肿块2例,肿块伴局部疼痛3例,慢性下肢缺血1例,急性下肢缺血2例。外科手术7例,7个腘动脉瘤;非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行双髂动脉瘤手术)。手术方法均采用腘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重建术。随访0.5个月至6年,术后搏动性肿块消失,疼痛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患肢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病因。有症状及直径大于2 cm的腘动脉瘤应早期手术治疗,特别是瘤腔内有附壁血栓更有手术指针。动脉瘤切除后行人工血管和自体静脉的置换近远期通畅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血管钙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2种形式。由于中膜钙化不引起管腔狭窄,早期认为其没有临床意义,对其研究较少。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膜钙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中应注意发现和识别病变中的中膜钙化,明确其对局部和系统血管弹性的影响及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联系,关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总结中膜钙化的发生机制、病变特点、诊断方法、致病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内膜钙化的区别和联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