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腕舟骨骨折诊治失误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腕舟骨骨折是较常见的腕骨骨折 ,其延迟愈合率、不愈合率及缺血坏死率都很高 ,并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我们收集 1995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间腕舟骨骨折的门诊住院病历共 30 8例 ,对其中诊治出现失误的 40例 (失误率为 12 . 9% )进行分析 ,以引起临床的重视。1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 ,男 31例 ,女 9例 ;年龄 16~ 5 0岁 ,平均 33岁。就诊时间 :2 5例为受伤后 1个月内就诊 ,余 15例为受伤 1个月后就诊。治疗方法 :本组根据X线片所示 ,对新鲜损伤病人均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者行植骨及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成人胡桃夹现象 1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胡桃夹现象1例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石义霞杨庆民放射科张燕明左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之前,需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之夹角。当左肾静脉在夹角处受到挤压,导致左肾静脉压力升高而引起血尿时称为胡桃夹现象。该现象为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的...  相似文献   
3.
外伤致手掌、手背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继发感染 ,有效地控制感染及消灭创面 ,最大限度恢复手部功能 ,是临床治疗的难题。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4月 ,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手掌、手背部大面积感染创面 1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2 5~ 42岁 ,平均 32岁。致伤原因 :机器绞伤 6例 ,碾挫伤 7例 ,爆炸伤 3例。受伤部位 :手背部 10例 ,手掌部 4例 ,手掌并手背部 2例。皮肤缺损范围最大 18cm× 10cm ,最小 10cm× 8cm ,平均 14.0cm× 8.6cm .创面周围皮肤红肿 8…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参与工作和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临床上出现了较多的老年人断指。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给再植工作带来较多的困难。自1999年12月~2006年10月对12例60岁以上老年断指进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14指)  相似文献   
5.
骨搬运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骨搬运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搬运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30岁;骨缺损5~16cm,平均7.5cm.术前均摄双侧肢体等条件X线片,测量并记录骨缺损的长度,对于合并软组织缺损者在清创前后分别记录创面缺损面积.均在截骨术后10~14d开始骨搬运,每天4~6次,每次1/6~1/4mm.记录术后骨痂牵拉时间、骨痂直径率(CDR)、骨愈合时间、支架固定时间及活动功能情况,分析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18~31个月,平均24个月.18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在骨搬运过程中,因牵拉皮肤导致不适而行皮肤切开调整:15例为一次,10例为两次,4例为三次.骨搬运时间45~158d,平均76.2d.根据CDR值及时调整牵拉速度,22例CDR≥85%,5例80%≤CDR<85%,2例CDR<80%.骨愈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7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6~18个月,平均10.1个月.根据Paley等方法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骨搬运结果评价:优25例,良4例;功能评价:优15例,良10,可4例,优良率86.2%.结论 应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骨搬运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骨搬运的起始速率为1mm/d,后根据CDR值及时调整,如CDR>85%,可加快为1.2mm/d;如CDR<80%,可减缓为0.5mm/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接种疫苗3年后人群抗体水平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法在流行性出血热免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特异性IgG抗体,并对266例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全程接种与未加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63%,59.79%,并拍摄到抗原抗体免疫荧光结合物。结论:全程接种疫苗3年后人群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加强接种后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常采用钢板固定,一旦出现钢板及螺钉断裂、螺钉拔出导致骨折治疗失败。自1996—2006年,我们先后收治四肢长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后断裂的病人20例,为总结经验教训,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2 3岁 ,于 2 0 0 1年 7月 3 1日晚 10时许被剪钢板机剪伤双手 ,致双手十指完全离断 2 5h急诊入院。检查 :右手拇指自指间关节、示中环指自掌指关节、小指自近节指骨近端完全离断 ;左手拇指自甲弧缘、示中环小指自近节指骨近端完全离断。经积极准备后于伤后 3h在双侧臂丛麻醉下施行再植术 ,手术分 4组 ,分别对双手远、近端进行清创 ,术中见断端局部软组织挫伤严重 ,按流程作业式操作 ,清创 标记血管 固定关节及指骨 缝合指背伸肌腱、侧腱束、指屈肌腱 吻合指背静脉 缝合指背侧皮肤 吻合指动脉 吻合指神经 缝合指掌侧皮…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8岁,半年前不明原因夜晚腹疼,可耐受,次日到本地医院就诊,立位透视发现右中上腹部肠管扩张,伴长短不等液气平面,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超声示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对症治疗后患者腹疼不缓解,遂转入上级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病历号0098608]治疗,查T 36.2℃,P 81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白细胞2.5×109/L,中性粒细胞91.5%,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