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药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因肠系膜血管阻塞,肠扭转等而行大部分肠切除,剩余小肠长度在30厘米左右病例不少见,但长期存活报道较少。我院收治1例已存活6年。一、病历摘要:女,38岁,(住5481)。于1973年1月10日第3胎足月顺产。产后第5天开始  相似文献   
2.
1975~1981年,我们采用硫苯妥钠麻醉下松解术配合推拿治疗晚期肩周炎百余例,得到随访的5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4:1,40岁以内的9例,41~50岁27例,51~60岁14例。治疗方法适应证:1.心肺功能正常。2.肩周炎第三期。治疗过程:患者仰卧位(以下说明均以患者右侧为例)硫苯妥钠麻醉成功后,术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做肩关节局部按摩,右手保护患者的肩部前侧,左手握住患者的前臂中段,被动上举、外展、外旋肩关节,可听到关节内清脆的响声,然后将患者转向左侧  相似文献   
3.
我院手外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第一掌背动脉为蒂再植拇指旋转、压砸撕脱性完全离断5例,成功4例。手术方法手术前使用微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出第一掌背动脉起点及走向。有时拇指旋转撕脱伤病人,于虎口背侧三角形皮瓣缺损处,可见到搏动的第一掌背动脉分支。术中S形切开第一、二掌骨间背侧皮肤、皮下,于深筋膜下第一骨间背侧肌表面找出第一掌背动脉,并仔细向远心端游离,以3-0丝线结扎沿途所有分支。如遇较大分支将两支分别显露,取其中较粗、远端延伸较远者转位,同时结扎另一分支。至血管口径小于0.4mm时切断,转位与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吻合。长度…  相似文献   
4.
1979年~1984年我院采用骨圆针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50例,随访3年以上3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17~83岁。头下型15例,颈中型19例,基底型4例。伤后距手术时间5~28天。术后扶拐不负重走路10~15天,平均12.5天,弃拐走路60~240天,平均140天。X 线证实(?)例分别于术后2、4、5个月骨圆针向外滑脱,其中有2例失去固定作用,致使股骨头发生旋转,最后畸形愈合。本组无1例不愈合,愈合时间60~240天,平均161  相似文献   
5.
腰椎结核前方病灶清除—期椎间植骨(127例长期随访)061001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波,李滋源,孙锡江,韩吉业传统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因不能完全在直视下清除病灶,清除不彻底.有时遇到难于处理的大出血。我们於1971年开始采用经腹、腹膜外前方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6.
中段直肠癌经腹骶手术治疗的体会(附8例报告)宣玉平,陈书堂,李滋源我们自1987年以来,经腹骶根治中段直肠癌8例,疗效满意,现将我们手术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8~62岁,直肠肿瘤远端距肛缘6~10cm,Dukes...  相似文献   
7.
第一掌背动脉为桡动脉自腕背发出的一分支,沿第一骨间背侧肌浅面远行,解剖恒定。我院手外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第一掌背侧动脉转位一期再植拇指旋转、压砸性撕脱离断8例。成活5例,部分成活1例,失败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8例,均为男性。年龄17~...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皮瓣转移术治疗晚期尾骶部及大粗隆部褥疮1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初步体会汇报如下: 本组11例均系震伤伤员,除一例股骨干骨折脑动脉硬化外,其余均为脊柱骨折合并截瘫。11例中,尾骶部褥疮7例,大粗隆部褥疮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1年~1983年作腰椎结核腹膜外前方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38例,随访超过12年,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全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7~56岁,平均283岁。6例曾作过病灶清除术,术前触诊有双侧骼窝脓肿者16例。L。~L。采用第11肋尖向下至脐耻联合线中点切口,LI、L。采用肾切口。将腹膜推向对侧,结扎切断腰动、静脉。将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自椎体前方提起并牵向对侧,再自椎体前方清除病灶,对测脓肿小者自本切口可以清除,对侧脓肿较大者可在对侧另作一麦氏切口,刮除脓肿。将脓汁、死骨及结核肉芽组织清除干净后,在病灶椎体前…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症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治疗,目前仍很困难;腹水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疗效不理想。近两年来,我们对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行胸导管颈内静脉吻合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例,47岁1例,44岁2例。术前均有腹水,其中重度2例,中度1例。1例曾做过脾切除、门腔静脉分流术。3例均有脾功能亢进。按肝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钡餐检查均有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临床上均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变原因为肝炎后肝硕变。门脉高压症分型为肝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