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AE患者常出现精神状态及意识水平改变。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SAE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近年来,多种医学成像技术为早期识别SAE提供了无创的诊断方法,有助于了解SAE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针对SAE的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近红外光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SAE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细胞吞噬自身物质和细胞器并降解重新利用的过程。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通过特异性清除冗余、损伤和功能异常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平稳运行,包括受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和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对线粒体数量、质量的控制和细胞正常代谢意义非凡。PINK1-parkin途径作为线粒体自噬的重要通路之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PINK1-parkin途径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以期为心肌梗死的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患者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方法择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5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5岁, BMI 18~25 kg/m2, 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静脉推注阿芬太尼, 初始剂量5 μg/kg, 随后以2.0 mg·kg-1·min-1速率静脉泵注丙泊酚, 待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依据Dixon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阿芬太尼剂量。记录患者阿芬太尼剂量, 入室平静呼吸时(T0)、给药后BIS值65时(T1)、结肠镜通过降结肠乙状结肠移行段时(T2)、达回盲瓣后退镜时(T3)、睁眼时(T4)的MAP、心率、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方法计算阿芬太尼抑制结肠镜检查体动反应的ED50、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及其95%CI。结果与T0比较, 患者T1~T4时MAP下降(P<0.05), T1~T3时心率下降(P<0.05), T2时SpO2下降(P<0.05)。2例(8%)患者自诉轻微注射痛, 1例(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去铁胺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N组)、糖尿病组(D组)和去铁胺处理组(C组),每组各8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0.2mg/g去铁胺(DFO)连续腹腔注射1周。观察各组在实验第1天、3天、10天、17天、24天、31天血糖值和体质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3Ⅱ(LC3Ⅱ)、铁蛋白重链(FTH)和核受体共同激活因子4(NCOA4)的表达,血液生化仪测血浆cTnI浓度,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观察心肌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N组比较,D组和C组血糖值升高,体质量减轻,D组cTnI、心肌细胞FTH、NCOA4、LC3Ⅱ含量升高(P<0.05);与D组比较,C组cTnI、血糖值、铁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均下降(P<0.05),细胞内含铁小粒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去铁胺处理1周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降低cTnI浓度,抑制心肌细胞内NCOA4的表达,抑制铁死亡通路,改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8—10月择期门诊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05例,男104例,女101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 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阿芬太尼组(A组,n=68)、瑞芬太尼组(R组,n=71)和丙泊酚组(P组,n=66)。术前A组静脉推注阿芬太尼10 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R组静脉推注瑞芬太尼0.5 μ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P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随后三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2 mg·kg-1·min-1至BIS为65时行结肠镜检查。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PQRS)记录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3 d的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记录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和低氧、低血压、心动过缓、咳嗽反射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A组和R组离院时生理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检查结束后15 min和离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检查结束后1、3 d认知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低氧、低血压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 d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离院时认知功能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R组检查后15 min、离院时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与R组比较,A组检查结束后15 min、离院时、检查结束后1 d伤害性反应恢复率明显升高(P<0.05),低氧、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阿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优于单纯应用丙泊酚。阿芬太尼的伤害性反应恢复率高于瑞芬太尼,低氧、低血压和咳嗽反射发生率低于瑞芬太尼,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去铁胺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铁死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40~2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正常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和去铁胺处理组(DFO组)。DM组和DFO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DFO组在造模后第24天开始每日腹腔注射去铁胺(0.2 mg/g)持续1周。观察各组在造模后第1,3,10,17,24,31天的体质量、血糖值、24 h饮水量的变化。造模后第31天断尾取血,血液生化仪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取血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肝细胞内含铁小粒数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微管相关蛋白3Ⅱ(LC3Ⅱ)、铁蛋白重链(FTH)和核受体共同激活因子4(NCOA4)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和DFO组造模后第3,10,17,24,31天血糖和饮水量明显升高(P<0.05),造模后第17,24,31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与DM组比较,DFO组造模后饮水量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