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1.
吴寅良  王强  彭俊  李法年  江龙 《广东医学》2016,(11):1669-1671
目的:探讨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8例共计45个椎体,其中伴发胸腰椎侧弯畸形10例11个椎体。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脊柱评分。并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脊柱评分与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伴脊柱侧弯患者,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术中透视次数增多。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脊柱侧弯的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Traditional bone 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easily induces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leakage, big difference in mechanical strength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hich greatly affects treatment effec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This prospective self-controll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novel high viscosity bone cemen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C_(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矢状面形态。方法对自2011-03—2015-02在本院接受C_(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资料的1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C_(2、3)局部后凸角(LK)、C_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C0~2)、下颈椎角(C_2~7)、颈椎矢状面平衡(C_2~7SVA)。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0(6~24)个月。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仅1例ASIA C级,脊髓及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K、C_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下颈椎角、C_2~7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_(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矫正不稳定Hangman骨折后C_2成角及前移,恢复颈椎局部及整体矢状面平衡,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OF 5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20-12诊治的24例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后柱骨性结构损伤或前方张力带损伤的OF 5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的差异。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29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拔出、断裂、弯曲等情况,无椎体塌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背部疼痛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周继续降低(P<0.05)。术后1周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有所降低,但是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Cobb角较术前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有所丢失,但是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86例老年新鲜OVCF患者,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VAS评分、ODI、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等5项指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未出现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神经或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老年新鲜OVCF疗效确切,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强  彭俊  李法年 《现代保健》2008,(32):15-17
目的研究bFGF对骨膜细胞的成骨性生长的影响。方法手术分离大鼠骨膜,用胰酶消化法分离骨膜细胞进行元代培养稳定传代后,选择第3~5代细胞随机分成两组;细胞同步化处理后,实验组用终浓度10ug/L的bFGF刺激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72h后,用[3H]-TDR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的表达。结果10ug/L的bFGF处理细胞72h后,[3H]-TDR方法检测显示细胞DNA合成水平明显上调;而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bFGF能刺激骨膜细胞的成骨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bFGF对骨膜细胞的成骨性生长的影响.方法 手术分离大鼠骨膜,用胰酶消化法分离骨膜细胞进行元代培养稳定传代后,选择第3~5代细胞随机分成两组;细胞同步化处理后,实验组用终浓度10ug/L的bFGF刺激细胞,对照组正常培养,72h后,用[3H]-TDR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10ug/L的bFGF处理细胞72h后,[3H]-TDR方法检测显示细胞DNA合成水平明显上调;而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上调.结论 bFGF能刺激骨膜细胞的成骨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肩锁关节脱位在上肢损伤中较为常见,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法年 《求医问药》2014,(18):284-285
目的 :探究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A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中的Ⅱ度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优良率均为100.0%,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中的Ⅲ度、Ⅳ度骨折患者相比,A组中的Ⅲ度、Ⅳ度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优良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较短,住院费用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Ⅱ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相当。与采用手术疗法相比,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此病的费用较低,患者在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可作为治疗此病的首选疗法。在治疗Ⅲ度、Ⅳ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时应首选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PLIF,同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滑脱复位程度、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前术后JOA评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疗效,并随访2~6年。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5%,滑脱基本复位,脊柱序列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JOA评分术前为7~24分(14.3±2.7分),随访时为23~29分(26.7±3.1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