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T淋巴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对从急性排斥组Wistar→SD(n=5)和对照组SD→SD(n=5)两组肝移植大鼠T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扩增、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ll条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明显:MHC(3条)、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蛋白酶类: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D型受体、磷脂酰肌醇二磷酸酶基因各l条;涉及核酸信号传导、激活、转录、翻译的基因3条。结论:T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信号传导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大规模筛选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6例,女9例,年龄18~72岁,8例行减瘤手术+腹腔或/和全身化疗;4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及全身化疗;3例未手术,仅行全身化疗。经治疗后随访中位生存期18.5个月。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致腹水诊断困难,易误诊,预后差,主要依靠剖腹探查、腹水细胞学、穿刺活检等方法,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减瘤术结合全身化疔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T淋巴细胞在急性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设对照组,利用4096条大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从来自排斥组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中抽提、纯化mRNA,逆转录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在4096个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90条,其中10条差异表达明显、已知功能的免疫相关基因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3条)和CD3抗原(1条)相关基因;干扰素调节因子1、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各1条;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急性期蛋白抑制因子3相关基因各1条;补体因子1基因1条。结论 T淋巴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肾功能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实验性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急性胆道感染组(AC组)、急性胆道感染加左旋精氨酸组(L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组(N组)、单纯胆道梗阻对照组(O组)和假手术组(SO组)5组,分别测定血浆NO、BUN、Cr值和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并行肝、肾组织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L组NO、NOS高于其余各组(P<0.05),BUN、Cr低于AC组和N组(P<0.05),而与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变化较AC组轻;N组NO、NOS低于其余各组,而BUN、Cr则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NO对急性胆道感染72小时大鼠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舒张肾血管,增加血液灌流量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治疗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5-2007年收治的6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和COX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直肠者50例,发生于肛管者10例.53例行手术切除治疗.对行单纯手术的23例患者和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的3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生存分析,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05).53例手术病例中,37例行Miles术,16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两种术式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4,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为危险因素,治疗方式为保护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是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变局限者,应首选局部扩大切除术;病变深度和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其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5例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51~73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病理分级G21例,G34例,肿瘤直径1.5~5.8cm,平均3.3cm。2例位于底部,2例位于体部,1例位于胆囊颈部。4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术+肝部分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胆囊癌根治术。术后1、2、3年生存期分别为75%、45%、20%,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结论 原发性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较罕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以及生长抑素治疗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本文旨在提高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近10年收治14例术前考虑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对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预后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男11例,女3 例,年龄32~67岁。8 例有上腹不适症状,6 例体检偶然发现。10例发生于胃,3 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 例发生于空肠。术前影像学检查仅1 例CT提示“异位胰腺”,1 例胃镜考虑“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或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 例行局部切除术,3 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2 例行胃癌根治术,1 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肿瘤型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能明确诊断及避免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40年来收治的22倒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13倒,年龄18~72岁.13例行减瘤手术+腹腔或/和全身化疗,1例行手术减瘤+腹部放疗;4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及全身化疗;1例未手术.仅行腹腔十全身化疗;3例未手术,仅行全身化疗,经治疗后随访中位生存期18.5月。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断困难.易误诊,预后差,主要依靠剖腹探查、疆水细咆学、B超引导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等方法,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减瘤术结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iR-505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细胞的增殖、S期阻滞和侵袭的影响,寻找miR-505在调控过程中的关键靶基因,阐明miR-505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工作机制。方法:分析ICC组织内miR-505和LIS1表达变化,采用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LIS1是否为miR-505的靶基因。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505和LIS1对RBE细胞增殖、S期细胞比值和侵袭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505对MMP-2/p-AKT的影响。结果:miR-505在ICC组织中的表达降低,L1S1是miR-505靶基因,同时相比对照组,ICC组织中LIS1异常高表达。随后体外细胞实验发现转染模拟物能抑制RBE细胞的增殖,S期阻滞和侵袭,而LIS1能逆转这种抑制效果。过表达miR-505可以抑制MMP-2/p-AKT的表达。结论:miR-505表达的失调与ICC密切相关,并能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LIS1抑制MMP-2/p-AKT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I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发挥抑制ICC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