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主要从三个角度对微博客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进行探讨,其中主要包括:微博客的定义、微博在行业中的应用和在医疗行业发展中的讨论和展望。了解微博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国内医疗行业对微博等社会媒体工具的重视。介绍微博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情况及评价其优势和不足之处。结果与结论:微博目前主要用于信息搜集、学术交流、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患者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便捷、实时、高效传播、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等优势,但由于其目标群体不确定、信息的有效性无法衡量、技术不完善等因素,目前只能作为科学研究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腰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腰椎手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切开皮肤时和上内固定钉时的血压、心率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后10min时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后、拔管后6小时VAS评分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手术中运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降压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平稳的降压效果,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患者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 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喷他佐辛预处理对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入组患者分成低剂量组(P2组)、高剂量组(P1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P1组静脉注射0.5mg/kg的喷他佐辛,P2组注射0.25mg/kg的喷他佐辛,N组注射生理盐水5ml。3min后注射0.5μg/kg的舒芬太尼。1min后注射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记录注射舒芬太尼1min内发生的呛咳次数及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M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P1组与P2组呛咳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呛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强化心理干预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强化心理干预)与对照组(n=50,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负性状态、疼痛水平及术后睡眠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髂肋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要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胸椎旁阻滞组(T组)和髂肋肌平面阻滞组(I组),每组30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胸椎旁阻滞,I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髂肋肌平面阻滞,两组患者均使用健侧支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48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穿刺部位感染、血肿、恶心呕吐、眩晕等。结果:与T组患者比较,I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PCA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均未发生穿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