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sICAM-1与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胆道闭锁(B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胆道闭锁患儿 2 1例 ,男 8例 ,女 13例 ;年龄 2个月~ 12岁 ,所有患儿诊断均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正常对照 12例为健康体检儿童 ,年龄 1个月~ 10岁。采用ELISA法动态测定胆道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血清sICAM 1、IL 18水平。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sICAM 1、IL 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两者呈正相关。Kasai手术后两者水平比术前无明显下降 ,且黄疸越重 ,水平越高。结论 sICAM 1、IL 18参与胆道闭锁的进行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手术后两者增高表明外科手术不能完全阻止BA的炎症 ,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Ⅰ期成形术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日前已成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标准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大便失禁的控制仍不理想。约半数前列腺后瘘管的男孩有明显的污便,只有1/4的患儿大便控制正常。为改善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治疗效果.我们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Ⅰ期肛门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的表达,探讨其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3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肝细胞胞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MMP-2、TGF-β1蛋白在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呈正相关(前者r=0.5063,P<0.05;后者r=0.6179,P<0.05).MMP-2、TGF-β1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MP-2与TGF-β1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r=0.9200,P<0.01).结论 MMP-2、TGF-β1与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MMP-2、TGF-β1的表达有望阻止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结肠同源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其中5个月~3岁4例,3~16岁19例。患儿均以便秘、腹胀为主诉,术前常规行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11例行直肠粘膜活检术;5例因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3例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复发便秘。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23例中,钡剂灌肠均未见明显狭窄段、移行段,24h延迟拍片提示钡剂滞留;部分病例有结肠扩张和结肠冗长表现;直肠肛管测压均有抑制反射,11例直肠粘膜活检AchE阴性。2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出现伤口裂开,2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粘连性肠梗阻;无吻合口瘘、肌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HAD较为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 2 2例获随访 4个月~ 9年 ,良性肿瘤 7例均成活 ,恶性肿瘤存活 5年以上 4例 ,3年以上 4例 ,1年以上 2例 ,死亡 4例。复发 5例 ,其中 3例再手术。结论 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是小儿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不同病例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临床处理 ,分析影响其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 84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预后情况。用Kaplan -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 ,对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 ,病理 ,治疗方法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分级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 (P <0 .0 1)。完全切除率为 5 9.6%,完全切除后 5年生存率和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 48.1%和 3 8.8%,部分切除或活检患者 5年生存率和 5年无瘤生存率均为 0 ,两者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肿瘤分级和手术切除是否完全是影响腹膜后软组织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复发病例仍应积极手术治疗。限制肿瘤的假囊不应认为是安全边缘。  相似文献   
7.
SDF-1及其受体CXCR4与乳腺癌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趋化因子SDF 1及其受体CXCR4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 ,CXCR4在人类乳腺癌细胞、恶性乳腺肿瘤及远处转移灶均高度表达 ,SDF 1在某器官的高浓度表达代表乳腺癌细胞首先转移的目的地 ,ADM3 1 0 0等CXCR4特异性拮抗剂 ,可望在治疗乳腺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切除小儿Ⅲ型骶尾部畸胎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15例小儿Ⅲ型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先经腹腔镜结扎肿瘤供应血管并游离瘤体的腹腔部分,后经骶尾部完整切除肿瘤。结果 12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术后均顺利恢复,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且损伤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预防腹膜后肉瘤复发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望  冯贤松 《腹部外科》2001,14(3):190-190
腹膜后肉瘤较少见 ,每百万人口中发病 1~ 2人。大多数腹膜后肿瘤为恶性 ,其中 1/ 3为肉瘤[1] 。彻底手术切除被公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因其解剖部位特殊 ,难于早期发现 ,以致体积巨大。常沿不同径路侵及周围脏器 ,导致手术切除困难 ,甚或不能切除[2 ] 。局部复发率高 ,10年复发率高达 90 % [3 ] ,患者主要死于局部复发。目前尚无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一、手术切除的质量和范围 这是决定预后最重要的因素。腹膜后肉瘤就诊时常常体积巨大 ,位置深 ,且常侵及周围脏器 ,使手术质量和范围受到影响。文献报道[2 ] 其切除率为 38%~10 0 % ,…  相似文献   
10.
基质胶原酶、明胶酶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壁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壁基质胶原酶(MMP-1)、明胶酶(MMP-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以及囊肿壁和胆囊组织标本,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4个月~17岁,平均年龄6.5岁,另取正常胆囊组织28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1、MMP-2蛋白表达,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MP-1、MMP-2蛋白表达于胆总管囊肿壁黏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炎性细胞胞浆、胞膜;胆总管囊肿胆囊黏膜上皮细胞内也见不同程度表达。正常对照组胆囊表达阴性或弱阳性。定量分析显示胆总管囊肿壁MMp-1、MMP-2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胆总管囊肿胆囊及对照组胆囊(P〈0.01);胆总管囊肿胆囊与对照组胆囊组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囊肿MMP-1、MMP-2的表达高于其胆囊组织和对照组胆囊;MMP-1及MMP-2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