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7例诊断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改良TESSYS技术行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出院时、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逐渐降低,术后各时段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ODI评分改善率分级,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7.7%,有效率为94.7%。结论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减压充分、彻底,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
3.
九十年代以前,传统的开窗摘除术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术疗法,到了九十年代和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猛,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摘除术逐渐成为主流。杨氏镜和椎间孔镜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两种脊柱内镜。杨氏镜的工作区域在椎间盘内,椎间孔镜的工作区域在椎间孔和椎管内,它们在技术、操作、手术风险与并发症、适应症与禁忌症、优劣势等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脊柱标本10具,左右共20侧,观测椎间孔镜侧后方入路时穿刺针与髂嵴、S1上关节突、L5出口根、硬膜囊以及椎体动静脉等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测量各型突出的穿刺角度范围。结果所有数据经左右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走行于S1上关节突根部的结构有L5脊神经后内侧支和L5节段动脉背侧支的降支及其伴行静脉。髂嵴最高点至脊柱中线的垂直距离为(9.25±0.47)cm,髂嵴最高点与上关节突前缘的冠状面夹角为(11.10±1.17)°,冠状面L5横突与髂嵴的距离为(10.78±0.81)mm,中央型、侧旁型和极外侧型进针角度分别为(83.00±1.92)°、(32.15±1.63)°62.60±1.70°和(11.75±1.16)°,L5出口根、硬膜囊至上关节突定位点的距离分别为(8.30±0.87)mm和(17.29±1.06)mm,L5出口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为(5.84±0.67)mm,上关节突的高度为(11.31±0.96)mm,S1上关节突前后缘总长为(17.41±0.98)mm。结论侧后路经皮L5S1节段椎间孔入路的穿刺定位较复杂,要求术者有较强的解剖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防治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12月在惠州市中医医院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60例ACL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穴位电刺激组(30例)和常规功能训练组(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在术后,对常规功能训练组患者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热敷的方法,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3月惠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26例感染性创面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8~77岁,平均46.2岁.其中创伤后感染15例,手术后切口感染6例,糖尿病足5例.给予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抗感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感染性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创面逐渐缩小至愈合,或经植皮后痊愈,愈合时间平均(14.9±6.2)d.愈合时间<14d、14~28d、>28d的占比分别为73%(19/26)、23%(6/26)、4%(1/26);住院时间平均(13.7±8.0)d,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12.04±1.37)×109/L、(0.23±0.10)ng/L、(63.08±23.11)mm/h、(46.88±20.90)mg/L,治疗后分别为(7.21±1.03)×109/L、(0.04±0.04)ng/L、(23.04±8.24)mm/h、(10.47±4.61)mg/L,前后比较P均<0.05.所有痊愈患者经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术治疗感染性创面能有效控制感染,简便效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