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院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改革体系,使用压力性损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助力PDCA循环的落实。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期严重程度以及压力性损伤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分期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质量管理情况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压力性损伤管理问题,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医院压力性损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顾艳红  高霞  邵建英  李宝琪  苏颖 《河北医药》2013,(13):2039-2041
维生素D分为膳食维生素D和阳光维生素D。无论是阳光维生素D还是膳食维生素D,都在肝脏由25α-羟化酶催化,完成第一次羟化成为25羟维生素D;在肾脏或其他靶组织、细胞由1-α羟化酶催化,完成第二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是活性维生素D。血清25羟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宝琪  冠献彬 《铁道医学》2000,28(3):192-193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应用选择清醒麻醉,术中脊功能监测、患者赔舒适后伸位,正确使用器械,熟练操作和加强术后管理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温玲  李宝琪  赵艳敏  郑舒扬  苏颖   《四川医学》2024,45(3):263-268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AZ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增殖生长、迁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10μg/ml LPS处理24 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10μg/ml LPS+2、4、8μg/ml AZI)、AZI组(10μg/ml LPS+4μg/ml AZI)、抑制剂组(10μg/ml LPS+50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AZI+抑制剂组(10μg/ml LPS+4μg/ml AZI+50μmol/L AG490)、AZI+激活剂组(10μg/ml LPS+4μg/ml AZI+0.5μmol/L JAK2/STAT3通路激活剂Colivelin)。干预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倒置显微镜、划痕法、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表达水平、细胞生长、迁移率、上皮间质转化(EMT)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活力较LPS组上升(P<0.05)。因此选择有显著差异的较低浓度(4μg/ml AZI)作为AZI组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TNF-α、IL-1β、IL-6、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N)、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AZI组和抑制剂组显著扭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与AZI组相比,AZI+抑制剂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E-cadherin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细胞迁移率、TNF-α、IL-1β、IL-6、N-cadherin、Vimentin、FN、p-JAK2、p-STAT3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AZI+激活剂组则显著逆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结论 阿奇霉素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对A549细胞的炎症损伤,促进细胞生长,并抑制其迁移与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个新的手术方法,在手术治疗腰椎管内病变时,能有开阔的视野;能安全、彻底、有效地处理椎管内病变组织;不损伤主要韧带群;棘突椎板保持完整;保证脊柱稳定性;防止椎管内粘连。采取断骨不断韧带或少断韧带的方法,将病变区域的棘突椎板连接块整体取出,处理椎管内病变后整体回植。手术后患者腰椎管内病变解除,体征消失,拍X线片及CT显示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骨连接良好,较术前无向前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通过本术式在三例手术中的应用,能较好的体现出在设计本术式时所要达到的标准;手术方法简单、安全,与传统术式用时相近;手术适应症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RF -Ⅱ复位固定系统在脊柱滑脱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例脊柱滑脱应用RF -Ⅱ手术复位内固定。结果 RF -Ⅱ系统复位作用优良 ,基本可达解剖复位。结论 RF -Ⅱ系统三维方向的复位作用优良 ,稳定可靠 ,在脊柱滑脱治疗中可优先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棘突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避免腰部椎板咬除,术后恢复腰椎管后部骨性结构及椎管的完整性,预防远期腰椎不稳及瘢痕组织形成对硬膜囊的压迫,方法:采用截骨不断韧带的方法,将棘突椎板块取下,以下位棘突的棘间,棘上韧带为轴,将棘突椎板块牵向一侧,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后,将棘突椎板块原位再回植。结果:全部患者随方13个月-3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X线平片及CT检查示棘突椎板块均原位骨性愈合,结论:该术式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合并症少,可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定及新的压迫形成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根据JOA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术前JOA评分8~16分,平均123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JOA评分25~29分,平均26.9分。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影像学动态观察无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50例术后平均3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1例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时证实椎管内及椎管外粘连较轻.对二次手术没有造成困难。结论: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手术视野开阔,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了椎管内外组织的互通粘连。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用于临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具有独特的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所以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对于不同的病人,如何掌握良好的穿刺手法,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们多年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