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中晚期肝癌占肝癌患者的绝大多数,包括肿瘤直径≥5cm者或合并血管、胆管癌栓者或治疗后复发或肝外转移者以及合并肝功能失代偿者,治疗后其较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2.
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肝缺血再灌注(B)组、非经络穴位电针刺激(C)组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D)组,每组10只。B组不给予电针刺激;C、D两组于缺血前分别针刺非经络穴位和足三里穴,强度均为4mA、2/100Hz的电刺激,持续45min。B、C、D组以3cm血管阻断夹阻断左横叶及中叶的入肝血流,保留右叶及尾叶血供,造成70%的肝组织缺血,90min后恢复血供,再灌注后8h从下腔静脉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处死大鼠,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B、C、D组与A组比较,ALT、TNF-α和IL-10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ALT和TNF-α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B和C组(P<0.05);而B、C、D组间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提高肝癌病人长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300例肝癌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FU缓释微粒植入组和对照组.植入组在肝癌切除术中将缓释5-FU微粒600 mg植入肝创面.全部病人术后均行定期随访.结果:植入组术后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4.0%和23.3%,对照组为23.3%和34.7%(P<0.05);植入组术后4、5年肿瘤复发率为32.0%和43.3%,对照组为47.3%和59.3%(P<0.01),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切除中肝创面5-FU缓释微粒植入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并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外泌体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谱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8年收治的3例肝癌患者和3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利用总外泌体分离试剂盒分离血清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利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检测circRNA表达谱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62例肝癌患者血清circRNA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异常的hsa_circ_0002018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分离得到的外泌体为圆形、双层膜囊状的颗粒,粒径约100 nm,标志蛋白CD9/CD63表达显著。肝癌患者血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的样本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倍数>2且P<0.05)共2 094个,其中表达上调1 168个,表达下调的926个;验证结果显示 hsa_circ_0002018(circNFIC)在肝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circNFIC的异常高表达与肝癌患者发生肝外转移(P=0.003)、肝内转移(P=0.034)和肿瘤增大(P=0.019)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性别、AFP水平、肝硬化、BCLC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显著关联性(P>0.05)。circNFIC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24.35±3.09)个月 vs (31.49±2.95)个月,P<0.05]。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ir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其中circNFIC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和生存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清外泌体内circNFIC的水平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肝癌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肝细胞癌患者在行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及空白对照观察。结果: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试验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下降显著(P0.05),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两组GGT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可加速术后胆汁排泄,改善胆汁淤积,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h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个月的符合条件SHCC患者117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或TACE组)接受辅助性TACE治疗,B组(对照组)不做任何辅助性治疗,此后定期随访并统计分析患者术后2年的无瘤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共有33例患者复发,1年内复发22例,全部复发发生在2年内。A组平均无瘤生存(DFS)时间为(28.93±1.40)个月(5~29个月),B组(26.94±1.62)个月(3~35个月)(P=0.443)。A、B两组半年、1年及2年复发率分别为:10.2% vs 13.8%,20.3% vs 20.7%,20.7% vs 31.3%(P=0.443)。单因素分析提示HVB DNA、输血、肿瘤大小(3 cm为界)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术后早期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BV DNA、输血及肿瘤大小是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SHCC这类复发风险相对较低的肝癌,辅助性TACE并不能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复发,不宜作为常规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对于能否影响SHCC患者远期复发及总生存情况,需进一步随访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原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T)、缺血再灌注组(IR)、足三里穴电刺激组(IR+EA)、电刺激加miR-374阻断组(IR+EA+SiRNA),于再灌注8 h取材,每组8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4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II、Beclin-1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各实验组肝脏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各组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与NT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血清ALT、TNF-α增加(P<0.001),并随着miR-374表达的降低,LC-3II、Beclin-1表达的增加(P <0.01),肝细胞损伤严重。与IR组相比,IR+EA组的ALT、TNF-α下降(P <0.01),同时miR-374上调,LC-3II、Beclin-1进一步增加(P <0.01),HE染色发现肝损伤得到缓解。相较于IR+EA,IR+EA+SiRNA组逆转了电刺激的治疗作用(P <0.05)。结论:电刺激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