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其中2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术后37例获平均24(6~48)个月随访,1例术后2个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2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治疗好转;6例术后发生一过性精神障碍,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盘腿穿袜时出现髋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恢复良好,未复发。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9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内固定不能达到的效果,可以尽快减轻患者痛苦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29例(PFLCP组),PFNA内固定治疗30例(PFNA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例(关节置换组)。结果 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PFLCP组和关节置换组。PFLCP、PFNA、关节置换3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7%、90.0%、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EvansⅠ~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LCP或PFNA内固定治疗;对于EvansⅣ、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采用PFNA内固定;80岁以上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可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李光旭  李棋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2,25(11):923-92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8岁(17~43岁);运动损伤17例,意外摔伤6例,交通事故伤2例;平均病程3个月。8例慢性损伤患者均以膝关节不稳为主诉,急性损伤及亚急性损伤患者多以膝关节肿痛为主诉。术前轴移试验阳性15例,Lachman试验阳性25例,前抽屉试验阳性25例。KT2000仪器测量胫骨前移度比健侧增加(7.1±2.4)mm,Lysholm评分平均(40.0±5.4)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3.2±0.7)分。在关节镜下以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前交叉韧带股骨及胫骨附着处建立2个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内束及后外束;股骨侧以纽扣钢板悬吊固定,胫骨侧以干涉螺钉及拴桩双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测量患者胫骨前移度,并以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均获2年以上随访,时间24~35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25例术膝轴移试验均阴性;Lachman征阴性23例,Ⅰ度阳性2例,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抽屉试验阴性21例,Ⅰ度阳性3例,Ⅱ度阳性1例,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T2000仪器测量患膝胫骨前移度,术后比健侧增加(2.0±0.5)mm(0~4mm),术后平移度较术前减小(t=22.35,P=0.0001);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5.0±4.5)分(80~98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提高(t=17.64,P=0.001);术后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7.5±0.2)分(6~9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提高(t=8.12,P=0.0005)。术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改善。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轴移试验为阴性,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前向及旋转稳定性。双束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及南京金陵医院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222例,均经DSA证实,并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120例)和预后不良组(3~6分,10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代偿、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再通状态、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脑出血等,并进一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预后良好率为54.1%(120/222)。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SPECTS以及性别、高血压病、闭塞部位、侧支良好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穿刺(中位数)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中位数)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182(138,230)min比236(170,305)min,237(175,269)min比288(223,367)min],成功再通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98.3%(118/120)比78.4%(80/102)],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2.5%(3/120)比21.6%(22/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参数为自变量,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OR=1.096,95%CI:1.050~1.144)、伴高血压病史(OR=8.401,95%CI:2.960~23.845)、基线NIHSS评分增高(OR=1.071,95%CI:1.007~1.138)、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OR=1.019,95%CI:1.003~1.035)、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OR=18.110,95%CI:4.656~70.434)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ASPECTS分值较高(OR=0.641,95%CI:0.451~0.911)及成功再通(OR=0.127,95%CI:0.024~0.664)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ASPECTS较高、成功再通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年龄增高、伴高血压病史、基线NIHSS评分增高、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一穹窿间手术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20例经胼胝体一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8例,无死亡病例;其中颅咽管瘤12例,星形细胞瘤6例,垂体腺瘤2例。术后出现多饮、多尿、电解质失调患者14例,短期缄默症患者3例,术后浅昏迷患者1例(术后48h内),高热、嗜睡及轻微精神症状2例,经积极治疗均在1—3周后出现明显好转。结论经胼胝体一穹窿问人路利用解剖生理间隙进行操作;对第三脑室的暴露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对周围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经积极治疗多可恢复,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验证改良三维数字技术测量股骨远端旋转力线方法的可靠性,并与CT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取重庆市健康志愿者22名,男女各11名,年龄22~50岁,平均(32.55±18.33)岁。所有志愿者行双侧股骨CT扫描,获取整个股骨图像数据。首先获得股骨机械轴,分别用垂直于股骨机械轴的断层测量法(CT)和改良三维测量法(3D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外科上髁轴线与临床上髁轴线的夹角、髁扭转角;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量的结果差异。结果断层测量法测得股骨后髁角值为(3.24±1.18)°,改良三维测量法为(3.26±1.23)°(P0.05);断层测量法测髁扭转角值为(7.11±1.06)°,改良三维测量法为(7.15±1.13)°(P0.05);断层测量法测外科上髁轴线与临床上髁轴线的夹角值为(3.85±0.43)°,改良三维测量法为(3.92±0.41)°(P0.05)。左右侧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各个角度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较,两种方法测量各个角度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维测量法能得到精确的股骨远端旋转角度参数,可得到与CT测量法相似的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数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第四届世界心脏病日来临之际,备受业界关注的力康集团经5年潜心研发的掌上智能快速心电仪——“爱心宝Prince180”上市发布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离子手术加斯奇康治疗会阴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52例患者电离子手术后肌肉注射斯奇康,每次1ml(支),隔日1次,连用14或21支。与同期60例微波,手术或液氮冷冻后口服阿西洛韦或注射干扰素对照比较。结果:电子手术加斯奇康治疗组病例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微波或液氮冷冻病例。也高于微波或液氮冷冻后口服阿西洛韦或注射干扰素病例。结论:电离子手术加期奇康是治疗会阴部尖锐湿疣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