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γ(CaMKⅡγ)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从慢性期到急变期过渡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59例来自不同时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通过Ficoll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裂解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γ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 CaMKⅡγ在慢粒加速和急变期患者中高表达,而慢性期患者表达量低或不表达,其表达与β-catenin基本一致。结论 CaMKⅡγ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到加速期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β-catenin的表达影响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依托味酯与咪唑安定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年龄在60~75岁,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各45例。麻醉诱导:全部病例先静注舒芬太尼0.5~1μg/kg,维库溴铵0.1~0.2mg/kg,然后A组给予依托咪酯0.1~0.2mg/kg,B组给予咪唑安定0.1~0.2mg/kg,诱导后5min进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较诱导前下降,至插管前下降幅度最大,各组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较插管前上升,各组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用于老年患者静脉全麻诱导时,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干扰均较小,有利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功能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瘤(1ymphoma)患者病理组织中Et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淋巴瘤和15例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中Ets—l、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①Ets-1、MMP-9在淋巴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的Ets—1、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内组Ets-1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外病变组(P〈0.001)。②淋巴瘤病理组织中Ets-1表达率与MMP-9表达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Ets-1、MMP-9蛋白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预测淋巴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临床综合素质及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医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工作至关重要,有利于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目前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及医学生沟通技能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加强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和医患沟通技巧。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法分别检测AML初治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C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NC组)骨髓MNC细胞中JAKs家族基因(JAK1、JAK2、JAK3和TYK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初治组患者随访3年, 统计3年生存率。结果: 初治组和复发组AML患者JAK3和TYK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R组和NC组(P< 0.05~P< 0.01), 4组JAK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初治组和复发组以及CR组和NC组间JAKs家族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1、JAK2、JAK3和TYK2阳性组和阴性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 JAK1、JAK2、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组3年生存率依次为36.75%、33.12%、22.13%和19.07%, 而阴性表达者依次为46.56%、41.25%、39.55%和37.02%。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JAK3和TYK2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JAKs家族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JAK3和TYK2 mRNA表达阳性与CR和总体生存率关系密切, 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Hoffa骨折指股骨髁孤立性的冠状面骨折,临床较少见,我院骨科收治的11例H幽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后早期负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型骨折5例、EVANSⅡ型骨折21例行PFNA-Ⅱ内固定,术后早期负重锻炼,观察术后骨量丢失、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手术时间约为5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为220ml.术后早期负重锻炼,未出现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14周,平约为10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Ⅱ型),术后早期负重锻炼不会增加髋内翻,髓内钉、螺旋刀片钉断裂以及刀片切出股骨颈等并发症,且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臂外固定架及简单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严重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结论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实用,术后腕关节功能影响小,是治疗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固定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高能量粉碎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对37例桡骨远端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骨折行多功能单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获临床及X线双重随访的35例,骨折愈合率达100%。35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7.5周。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优21例,良12例,可2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是一种切实可行而有效的适宜于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既能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避免损伤骨折周围血供,又能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 将40例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 单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ITP患者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