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前出现房性早搏218次,占88.98%;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8次,占7.35%;窦性心动过缓5次,占2.04%;长R—R间歇1次,占0.4t%;其余3次占1.22%。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中房性早搏最常见,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核酸适配体(Aptamer ,又称核酸适体、适配子)是采用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人工筛选技术-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具有识别功能的新型核酸分子。其本质是由一段单链核酸(20~60碱基)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能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1990年,T uerk等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出了分别能与噬菌体T4DNA聚合酶和有机染料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配体[1],筛选出的配体称核酸适配子(aptamer),该词源于拉丁语aptus ,即to fit ,“适合”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前出现房性早搏218次,占88.98%;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8次,占7.35%;窦性心动过缓5次,占2.04%;长R-R间歇1次,占0.41%;其余3次占1.22%.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中房性早搏最常见,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足的依据,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DCG)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临床应用的意义及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50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列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50例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DCG和常规心电图(ECG)检测的结果 .结果 观察组的DCG异常表现总检出率为45.33%,对照组为4.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5,P<0.001),观察组的DCG异常主要表现为短阵房速、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短P-R间期、窦性心律并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AV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85、4.054、6.621、5.085、4.054,均P<0.05).观察组的ECG异常表现总检出率为17.33%,对照组为2.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3,P<0.001),观察组的ECG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观察组孕妇DCG与ECG检查结果 分析得出,DCG在短阵房速、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Ⅰ度AVB及心电图异常表现总检出率上均显著高于ECG检查结果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85、4.353、4.624、4.054、27.33,P<0.05).结论 临床应用DCG检查妊娠中晚期孕妇,检查结果 敏感性高于ECG,对于部分晚孕患者应行DCG检查,以便于早期发现心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 C 臂机透视下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9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QRS时限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2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选者QRS时限的长短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的QRS时限超过100ms,即QRS时限延长者;对照组的QRS时限不超过100ms,即QRS时限正常者。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总胆固醇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住院期间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NT-proBNP、CK-MB峰值、TnI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而Ⅱ、Ⅲ、Ⅳ级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MA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的检测,在AM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照观察并发血栓及非血栓的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电图,探讨慢性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心电图f波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血栓患者的f波细颤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患者,f波振幅明显低于非血栓患者,但两组的f-f波间期以及f波时限不存在差异;提示心电图f波与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血栓栓塞的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抗体-适配子双夹心的高尔基体蛋白73(GP73)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血清GP73的检测。方法以抗体-适配子双夹心的模式,通过正交试验和方阵滴定试验确定GP73特异性抗体和适配子最佳工作水平、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以GP73重组蛋白建立标准曲线并评价该方法灵敏度、精确度、线性及准确度等。利用该方法对59例对照组患者及77例肝癌患者血清进行GP73水平检测,并同步进行电化学发光定量测定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3.87%,批间CV平均为4.44%;平均回收率为95.8%,灵敏度达12.0ng/mL。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GP7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灵敏度为85.7%,而AFP为62.3%;而早期肝癌中GP73和AFP灵敏度分别为76.7%、36.7%。结论成功建立基于抗体-适配子夹心的GP73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GP73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