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针刀辅助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除去额部、眉间、鼻唇沟等部位皱纹及充填面部凹陷的效果。方法利用自制小针刀,离断真皮与其下方的"纤维粘连",然后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除皱和充填凹陷部位。结果本组共68例。修复面积最大约10cm×8cm,最小约1.5cm×0.5cm。随访45例,随访时间3~18个月,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小针刀辅助自体脂肪移植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价廉、安全、无排异、不留瘢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是除去额部、眉间、鼻唇沟等部位皱纹及填充面部凹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瘢痕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以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作用及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分别留取正常皮肤2例、浅表性瘢痕3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边缘正常皮肤、瘢痕疙瘩及瘢痕疙瘩边缘正常皮肤各5例组织标本,用特异性抗体作为标记物,用胶体金作示踪物进行免疫电镜观察,观察标记物所在位置,以了解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CTGF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疙瘩边缘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浅表性瘢痕及增生性瘢痕边缘正常皮肤。免疫电镜标记显示成纤维细胞细胞超微结构清晰,金颗粒呈团状、点灶状分布,特异性强,CTGF蛋白阳性标记主要位于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胶原纤维、细胞外基质、桥粒连接、常染色质等部位也有表达。结论:CTGF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相关性,在其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膝下动脉病变大多呈弥漫多节段,甚至长段闭塞,以往只能采用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但旁路移植术治疗创伤较大,技术要求高,一些患者愿意选择创伤性小的治疗方法[1].因此,当前如何更好地改善膝下动脉血供,减少或避免发生肢端缺血坏死,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仍是血管外科医师关注的临床课题.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9例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t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现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82例下肢DVT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外周静脉溶栓组41例;IVCF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组41例。以临床疗效、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IVCF置入+CDT组与IVCF+外周静脉溶栓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100%vs87.8%)、肢体消肿率[大腿:(86.12±5.85)%vs(78.10±9.70)%;小腿:(89.40±10.02)%vs(75.40±11.32)%]、溶栓率[(70.67±12.19)%vs(59.72±15.21)%]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CF+CDT治疗下肢DVT,较IVCF+外周静脉溶栓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利用脑保护伞为1例完全无名动脉(IA)闭塞患者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因发作性黑曚1年、右上肢麻木6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1年,吸烟30年。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该患者被诊断为无名动脉闭塞。经术前充分评估,采取右股动脉及右肱动脉双入路,在右颈内动脉(ICA)脑保护伞保护下,成功实施了无名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本例诊疗过程提示介入治疗是开通无名动脉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方法,成功率高,安全,有效。脑保护伞的正确选择与应用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眼袋整复术临床应用较多,但对眼袋明显且局部松弛明显者,常出现矫正不彻底的情况。对此,2006年6月1日~2010年1月1日,我们在65例眼袋整复术中采用了眶隔重建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D-二聚体升高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并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3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66例术前D-二聚体指标升高的患者纳入试验组,筛选66例术前D-二聚体指标正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曲张静脉聚多卡醇注射治疗。术后观察2组患者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及普通静脉炎、表浅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与术后1个月CEAP评分[试验组:(2.86±1.02)和(0.97±1.48)分;对照组:(2.80±1.13)和(0.92±1.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CEAP评分[(0.97±1.48)和(0.92±1.4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9.1%和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局部注射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静脉曲张患者,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CTGF与病理性瘢痕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它是皮肤对创伤、炎症、烧伤、外科治疗或自发的一种过度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目前其形成机制尚未明了。研究发现,许多生长因子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与病理性瘢痕密切相关,本文就CTGF与病理性瘢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CTGF的特点1.1CTGF的概况:1991年Bradham等[2]在用多克隆的抗PDGF抗体筛选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cDNA文库时,从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得到相应…  相似文献   
9.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30例临床分析曹广信,吕筱华,杨大力,王素艳,韩艳玲(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铁法矿务局总医院)郑文祥,何晓明(抚顺石油二厂职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理科)关键词坏死增生,淋巴结病,诊断,骨髓象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血小板抗体与其它免疫指标的测定,并与健康人组做对照,观察其相互关系。同时,对发病机理提出看法。并认为抗血小板抗体及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分析,有助于疾病诊断、治疗监视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