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氧化三铁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栓塞兔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氧化三铁(Fe3O4)微粒与碘化油(Lp)混悬液(suspension from magnetic microspheres with lipi odol, S Fe3O4 Lp)对兔肾动脉的栓塞和导向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工业工艺制备粒径为 50~250μm 5 种规格的 Fe3O4微粒在Lp中的沉降时间、速度;实验组用粒径250μm的S Fe3O4 Lp对右肾动脉栓塞,对照组用Lp栓塞。两组于术后不同时间比较栓塞效果、观察血生化和病理学改变。结果 五种粒度的Fe3O4 微粒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悬浮于Lp中;栓塞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栓塞部位Fe3O4 微粒与Lp存留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05,r=0.76)。结论 粒径为250μm的S Fe3O4 Lp对兔肾动脉栓塞效果好,无明显毒副反应;栓塞过程中Fe3O4 微粒与Lp具有同步、同向性,是S Fe3O4 Lp发挥导向性栓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静脉病变的CE-MRA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腹部静脉病变的常规MRI和腹部静脉CE-MRA表现。结果门脉高压28例(肝硬化性22例,非肝硬化性6例),其中1例合并静脉瘤;静脉内瘤栓8例;肿瘤性静脉包绕4例;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risyndrome,BCS)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非肿瘤性)2例,肝移植术后3例。CE-MRA清楚显示了门静脉、脾静脉、胃冠状静脉的增粗,食道胃底静脉的曲张;瘤栓所致的腔内低信号区;静脉被肿物推移受压的情况;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狭窄、闭塞和侧枝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常规MRI显示了腹部脏器的原发病变。结论CE-MRA结合常规MRI检查对腹部静脉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典型的硬膜下血肿对于专职的CT影像医生和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诊断是容易的,但是不典型或少量或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变化多端,缺少足够认识时可能造成误诊而耽误病人的治疗。为此收集了1992.6-2000.6作过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26例不典型硬膜下血肿做一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水平。1资料和方法126例中,73例经手术证实,53例根据其外伤史并结合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其中19例通过复查而明确诊断。这53例均经脱水和中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间隔时间最短为2w,最长为6个月,其中3例随访…  相似文献   
4.
急性电损伤四肢动脉造影摄片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创伤性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3 9例经动脉造影证实的肾出血患者 ,全部采用明胶海绵或金属圈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结果 :除 1例栓塞后又行肾切除外 ,其余 3 8例患者症状迅速消失。 3 0例 1个月后静脉尿路造影显示患肾功能存在。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肾出血 ,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效果。方法49例大咯血病人包括经临床与放射学证实的肺结核21例,支气管黏膜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18例,以及晚期肺癌6例,均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全部病人经随访6个月至18个月。结果栓塞治疗后12h.49例中的46例(93.9%)被成功地止血,其余3例栓塞后再次咯血,再行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在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期间,除3例肺癌与1例肺结核偶有痰血外,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目前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代谢特征,探讨MRS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8例PCa和36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MRS所见。MR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等。MRS测量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峰值、(胆碱+肌酸)/63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结果:PCa中有22例在BWI像上有明显的PCa征象,其中18例侵犯精囊,14例侵犯膀胱,13例侵犯盆腔周围骨组织,5例侵犯直肠,5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并部分相互融合成团;余6例未见明显的PCa征象。MRS上将前列腺分成6个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癌点归入相应分区。每例取4个体素(癌点或MRI上疑点),64例中一共取256个体素进行测量,PCaCit峰值均明显下降,Cho峰值均升高,标记出手术或穿刺活检取材癌区的(Cho+Cr)/Cit平均值为2.3612±1.91178,增生的波谱形态和癌相反,(Cho+Cr)/Cit平均值为0.6290±0.590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6,P=0.000〈0.05)。结论:MRI能对PCa定位,了解侵犯部位及转移情况。MRS能根据MRI提示的病变及可疑部位进行定量分析、显示其代谢情况。MRS在MRI形态的基础上能提高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脉造影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性动脉瘤是一常见病,多见于四肢,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11例假性动脉瘤,就其动脉造影方法、表现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3~64岁,平均38岁。病程2天~1年。病因为外伤5例,外科手术后1例,静注毒品2例,炎症1例及退变2例。临床诊断假性动脉瘤6例,脓肿1例,包块性质待查2例,假性动脉瘤可能及夹层动脉瘤各1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插管,置管于靶血管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造影剂用60%复方泛影葡胺或优维显,肢体剂量为20~25ml(4ml/sec),其中5例行IADSA。结果 造影见病灶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