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和1名资深小儿骨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71例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儿童肘关节MSCT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含CPR)、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影像资料.结果 经随访最终证实54例56处儿童肘关节骨折中,MSCT诊断52例共54处骨折,MSCT技术的敏感性96.43%(54/56),特异性100%(17/17).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误诊1例,可疑7例,余46例仍诊断为阴性.结论 MSCT对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儿童肘关节病例能作出准确的分型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因脊柱骨折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进行X线、CT、MR检查,根据Denis分类、Wolter分类、外伤机制分类三类分类方法判断脊柱骨折。结果 X线显示120例患者中42例患者椎体后缘曲度不连续(骨性椎管不完整),占35%。CT显示120例患者中85例患者椎管狭窄或椎管完整性遭到破坏,占70.8%。MR显示120例患者中99例患者脊髓、韧带损伤或骨髓发生挫伤,占82.5%。结论 X线是最基础的检查方法;CT检查以多平面三维重建CT检查主要应用于脊柱损伤部位、程度、椎体骨折线、骨折碎片的移位、椎管受压狭窄程度;MR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脊髓、韧带损伤或骨髓发生挫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经随访证实37例脑梗死中,常规窗口技术①(W:90 Hu,C:35 Hu)敏感性为29.7%,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②(W:80 Hu,C:50 Hu)敏感性为40.5%,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③(W:50 Hu,C:50 Hu)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100%.3种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P<0.05).改良窗口技术③与常规窗口技术①比较,改良窗口技术③与改良窗口技术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窗口技术①与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CT窗口技术能有效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超声、胸部X线平片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多层螺旋CT、超声、胸部X线平片诊断肋软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8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66处,超声发现肋软骨骨折50处,平片发现4处。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数高于超声、胸部平片,而且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骨折的数量、性质、部位及合并症,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情况,对比二者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并拟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来辅助诊断,并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检测表明成软骨细胞瘤呈局限性骨破坏,病程多呈圆形,CT扫描表明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分叶,呈半环形钙化,有清晰边界;通过病例检查确诊可知,X线的诊断敏感度为84.8%(39/46)、特异度为75.0%(3/4),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是97.8%(45/46),特异度100.0%(4/4).两组检查手段的诊断敏感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2,P>0.05),CT扫描的特异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且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柯达数字化超长成像系统在长骨(下肢、脊柱)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5月下肢全长123例和脊柱全长223例患者,应用柯达DirectViewCR超长垂直固定式长骨成像系统、蓝韵高频X光机检查.结果 拍摄出346例合格的数字化下肢全长、脊柱全长X线影像.结论 柯达数字化下肢全长、脊柱全长X线影像为临床诊断下肢、脊柱病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减少了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