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原发性亚急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垂直距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祥麒  郑津生 《中华骨科杂志》1991,11(1):28-31,I003
  相似文献   
3.
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臼发育不良是儿童髋关节的常见病,也是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犤1-3犦。Stulberg等犤4犦报告130例成人骨关节炎患者中,有48%继发于婴幼儿时期的髋臼发育不良。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和髋臼呈同心圆关系。儿童髋臼的正常发育主要依赖于股骨头对“Y”形软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寰枢椎旋转移位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本院小儿骨科1996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268例寰枢椎旋转性移位患儿的临床情况、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目前对该病的诊治进展。结果:20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191例1次住院治疗恢复正常,无复发,10例二次入院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结论:寰枢椎旋转性移位是儿童常见病,发病后及时得到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保守治疗为首选,对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枕寰枢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儿童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丝线内固定术王敏戴祥麒张质彬蔡迎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300211)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合并症,特别是伸直尺偏型骨折。矫正肘内翻畸形最有效方法即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以往手术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丝线或...  相似文献   
6.
儿童胫骨应力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胫骨应力骨折的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方法:1995-1998年治疗儿童应力性骨折13例,诊断依据(1)准确的病史;参加了绵,重复费力的活动,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活动后疼痛或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2)体征;局限性压痛而无软组织肿块;(3)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最常累及胫骨上1/3的后内侧。13例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减少活动,休息和局部石膏托固定治疗。结果:经上述处理,13例均获治愈,恢复体育锻炼或训练。结论:虽然儿童胫骨应力骨折相对少见,但遇有上述典型的病史,体征时,应高度怀疑之,并做适当的影像学检查,病史,体征不典型,但X型平片上有明显新生骨形成时,特点是位于胫骨上1/3的后内侧,应考虑到应力骨折,以区别骨感染和骨肿瘤,做出正确诊断,进而得到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拇指截指分类法专题讨论会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1999年2月23日,《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和《中华手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浙江省温州市联合召开了“拇指截指分类法专题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华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党耕町教授,中华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顾玉东院士,副主任委员程国良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委托杂志办公室李贵存主任,以及费起礼、戴祥麒、韦加宁、潘达德、范启申、周礼荣、周必光、陈德松、郑忆柳、李青峰等29位教授。会议中心议题是:提出一个符合临床诊治现状的拇指截指分类方法,并讨论其学术意义和在学科应用中的必要性。一、组织工作顾玉东教授曾经撰写一篇题为“拇…  相似文献   
8.
第三讲常见的小儿骨损伤一、软骨膜环损伤(Perichondral ring)软骨膜环是骨膜的延续,包绕着生长板,而且可调节骨的同径。该部位的损伤只见于小儿。虽然该损伤少见,一旦发生则能产生特殊的损伤后果。软骨膜环掀起移位者将产生创伤性外生骨疣。若软骨膜环损伤消失者(常常是由摩蚀损伤所致)可以跨越骺板造成骨骺与干骺端的骨桥,进而导致进行性的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髋脱位(以下简称先髋)是多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由于诊断和治疗比较复杂,因此一直为矫形科医生所重视。虽然在1888年有人采用切开复位和髋臼挖深等手术,但效果并不满意。直到1894年Paci报告了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获得成功的论文后使先天性髋脱位(以下称为先髋)治疗有了重大突破。至十九世纪先髋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惊人的进展。意大利学者Putti(1927)以外展尿枕治疗一岁以内的婴儿,95%获得成功,Ortolani(1935)首先描写了著名的Ortolani试验,直到目前仍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后来Barlow对Ortolani试验进行了改良,称为Barlow试验,在新生儿的诊断中比前者更为准确,对新生儿常见的不稳定性髋的诊断起决定作用。30余年来Palmen(1950).Von.Rosen(1952).Barlow(1962).Mackenzie(1972).Moore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股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47例产伤所致新生儿股骨骨折的诊治体会。方法1971~1998年间产伤所致新生儿股骨骨折47例,男24例,女23例;剖宫产39例,产道分娩18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斜形30例,横形17例;全部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结果临床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成角39.25°(15°~80°),平均短缩0.69cm(0.5~1.5cm)。47例中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12~168个月)。25例肢体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长1cm。走路无跛行,患肢功能恢复满意,髋、膝关节活动正常,骨折坚强愈合。结论新生儿股骨骨折是产伤所致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畸形严重,保守治疗很难达到解剖复位,但其生长发育旺盛,骨折愈合快,自我矫形和塑形能力极强。治疗应以简单易行、损伤小、痛苦小、减少并发症为原则的保守治疗方法为佳。治疗标准应将公认儿童股骨骨折短缩在1~2cm内,成角小于25°,旋转小于15°的标准放宽,不主张为追求解剖复位而采取反复多次复位或切开复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