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AOC型骨折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AOC型骨折15例。结果:经平均12.6个月随访,疗效按Dienst等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0例,良3例,可2例。结论:选择合理的适应证,应用外固定架冶疗桡骨远端AOC型骨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驱血带辅助下桡侧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23例青少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12.4(10~15)岁。均行骨折端复位,驱血带维持肱骨远端复位,闭合复位经皮桡侧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管型石膏固定4周,拆除石膏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闭合复位经皮桡侧克氏针固定,手术时间平均44(31~55)min。平均随访15.3(13~22)个月,所有患儿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克氏针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未见肘内翻畸形,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驱血带辅助下桡侧克氏针固定创伤小、复位稳定、肘内翻发生率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少,是治疗青少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外颈骨折45例,Ⅲ型30例,Ⅳ型15例。结果45例经1~2年随访,根据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法,30例Ⅲ型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90%,15例Ⅳ型骨折,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Neer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应以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为好,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形NiTi(镍钛)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应用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植骨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22例,随访6~18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无畸形愈合,无骨骺异常发育,邻近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是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一种简捷、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海波 《上海护理》2004,4(6):22-23
肾移植已成为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高效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患者抵抗力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容易迅速加重和发展成呼吸衰竭。2000年7月-2003年5月间。我们对15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予以迅速停用强效免疫抑制剂,结果存活11例,死亡4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出台,标志着我国麻风病防治策略由防治结合向消除危害转变,这对防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涟水县曾是麻风病中度流行区,1998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近10年来,每年报告1~2例新发病人,控制在低流行水平。2012年涟水县成为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试点县之后,加强领导,强化网络,提升服务,取得了让麻风病人就近获得良好的医疗、康复以及社会关怀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C3型肱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Y"形钢板固定及内外侧柱双钢板固定,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8~24个月随访,根据改良Cassbaum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应用克氏针内固定9例,优4例,良3例,优良率78%;"Y"形钢板固定15例,优9例,良3例,优良率80%;双钢板内固定21例,优13例,良5例,优良率86%。结论3种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远端C3型骨折均有较好疗效。"Y"形钢板固定及内外侧柱双钢板固定牢固,便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眩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例眩骨近端骨折.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0.3岁。按Neer分型,其中Ⅱ型3例,Ⅱ型20例,Ⅳ型12例。术后按照Ne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优28例.满意4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91.4%。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锥形NiTi(镍钛)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应用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 植骨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22例,随访6~18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无畸形愈合,无骨骺异常发育,邻近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是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一种简捷、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选择。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5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0.4±20.4)°,外旋(35.8±14.2)°,内旋达T9水平。ASES评分平均为(83.4±11.9)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5±0.9)分,总体优良率为80.3%。48例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4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操作技术,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