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姜黄素(Cur)与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两种药物同时联用或分时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接种96孔板,分为5组。I: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0、20、30、40μmol/L);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μmol/L);Ⅱ: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ABS1)和NS-398系列浓度组+姜黄素20μmol/L(,4BS2)对大鼠HSC增殖的影响。Ⅲ:两种药物同时加药组;Ⅳ:两种药物先后6h加药组:先加姜黄素20μmol/L作用HSC6h后加NS-398系列浓度组(0、20、40、80wmol/L);先加NS-398系碉浓度(0、20、40、80Vunol/L)作用HSC6h后加姜黄素20μmol/L组,V:析因分析组。各组设不加药物的细胞对照组,与HSC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姜黄素、NS-398单用或同时、分时联用对HSC生长的影响。LDH法检测各组对HSC的细胞毒性舴用。[结果]单独NS-398系列浓度组和单独姜黄素系列浓度组有抑制HSC的作用,但姜黄素的作用比NS-398强;同时加两药组比分时加药组有明显不同,先加NS-398作用HSC6h组比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时间因素导致两药联用是双向调节,同时加药或先加姜黄素作用HSC6h组后加NS一-98时呈正调节作用,抑制率升高,而先加黼98作用ItSC6h后加姜黄素呈负调节作用,抑制率降低。NS-398对HSC作用一定时间后有抑制姜黄素对HSC起生物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烧伤创面组织LPO、SO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建立兔深Ⅱ度烧伤动物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同时取正常组织对照.动态观察烧伤后早期创面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针刺"足三里"穴后对创面组织中LPO、SOD的影响.结果:烧伤创面组织早期SOD的活性下降,LPO升高.针刺后可提高烧伤后早期组织抗过氧化能力.结论:针刺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其机理可能是针刺可提高烧伤组织抗过氧化能力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Fb分泌TGF-β1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褪黑激素组、褪黑激素+Luzindole(褪黑激素受体拮抗剂)组、Luzindole组和对照组(仅以细胞培养液培养),前3组每孔细胞分别添加相应物质与细胞培养液培养,褪黑激素终浓度为1×10-3 mmol/L、Luzindole终浓度为1 mmol/L.每组10个复孔.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GF-β1、Smad 7和Rho激酶(ROCK) mRNA表达.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Nemneyi法. 结果 褪黑激素组Fb上清液中TGF-β1含量为(2.8±2.4) pg/mL,低于褪黑激素+Luzindole组的(23.9±2.7)pg/mL、对照组的(28.9±2.0) pg/mL和Luzindole组的(24.9 ±2.8)pg/mL(F=94.58,P<0.05).褪黑激素组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为11.9±1.2,明显低于其他组(F=20.79,P<0.05);褪黑激素+Luzindole组TGF-β1mRNA表达量(14.9±1.8)与对照组(17.2±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P>0.05).褪黑激素组Fb Smad 7 mRNA表达量(0.076±0.080)明显高于对照组(0.023±0.024)、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26 ±0.026)、Luzindole组(0.037±0.021),x 2=9.567,P<0.05.褪黑激素组ROCK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02 30±0.002 70)、褪黑激素+Luzindole组(0.001 30±0.001 20)和Luzindole组(0.001 10 ±0.001 20),x 2=9.420,P<0.05. 结论 褪黑激素可通过与受体结合,上调瘢痕Fb中Smad 7表达、下调ROCK表达,从而抑制增生性瘢痕Fb表达TGF-β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8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Ⅰ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真皮的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血管壁上亦见阳性信号,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从而防治瘢痕.  相似文献   
5.
背景:纤维粘连蛋白不仅对细胞起支架作用,而且是细胞间重要的连结因子。具有类似调理素作用,可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的吞噬功能,在炎症和创伤中起修复作用。目的:以新鲜健康男性“O”型血浆为原料,为制备纤维蛋白结合素筛选出加样量小,方法简便、收得率高的纯化方法。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7/2002-07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主要包括新鲜健康男性“O”型血浆、明胶、CNBr-acdvated Sepharose 4B、交联葡聚糖G-25、尿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方法:用明胶与溴化氰活化琼脂糖珠偶联的亲和层析柱对纤维蛋白结合素进行纯化。①加入血浆:取新鲜健康男性O型血浆150mL,每次向柱内加入25mL,停留20min,流速3.5mL/min。②去杂蛋白:用pH7.5的Tris-柠檬酸钠平衡液洗柱,洗至流出液280nm下吸光度值〈0.02,再用含1mol/L NaCl的Tfis-柠檬酸钠洗去其他杂蛋白。③收集纤维蛋白结合素:用3mol/L脲-Tfis洗脱液洗柱。收集纤维蛋白结合素。④纤维蛋白结合素收集液去尿素:取纤维蛋白结合素的收集液,过Sephade G-25,去除尿素。⑤除菌:用0.22μm滤菌器过滤除菌。主要观察指标:①十二烷基黄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②停留时间对提纯纤维蛋白结合素收得率的影响。③加入血浆量对提纯纤维蛋白结合素收得率的影响。结果:①十二烷基黄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离胶浓度为7%,浓缩胶浓度为3%,纤维蛋白结合素电泳结果为单一蛋白区带。②停留时间对提纯纤维蛋白结合素收得率的影响:血浆加样量为150mL,柱内不停留和停留时间为10,20,30min时纤维蛋白结合索收得率分别是(65.24&;#177;3.45)%,(74.77&;#177;4.05)%,(86.99&;#177;4.10)%,(80.47&;#177;3.75)%。③加入血浆量对提纯纤维蛋白结合素收得率的影响:柱内停留时间为20min时。血浆加样量为100,130,150,180mL时纤维蛋白结合素收得率分别是(72.56&;#177;3.63)%,(77.61&;#177;3.14)%,(86.99&;#177;12)%,(74.67&;#177;3.05)%。结论:在明胶亲和柱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制备纤维蛋白结合素的量与血浆加样量、血浆在柱内停留时间密切相关。明胶亲和柱的血浆最佳加样量为150mL,每次血浆在柱内停留时间应为20曲,此法制备的纤维蛋白结合素加样量小,收得率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一氧化氮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起重要作用,针灸有消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是否对创面组织一氧化氮的影响有关还不清楚。目的:探讨针刺减轻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的机制。设计: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完成,对象为22只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b,雌雄不限,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建立兔深Ⅱ度烧伤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穴。采用一氧化碳试剂盒(酶法)测定组织一氧化碳。主要观察指标:创面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兔深Ⅱ度烧伤早期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正常组织,烫伤后1,3,5d创面组织一氧化氮分别为(4.76&;#177;1.31),(2.68&;#177;0.92),(2.07&;#177;0.81),(2.85&;#177;1.12)μmol/g。以伤后第3天最低(t=2.382,P&;lt;0.05);针刺治疗3d,创面组织一氧化氮为(3.05&;#177;1.16)μmol/g,明显提高(t=2.216,P&;lt;0.05)。但仍低于正常组(4.76&;#177;1.31)μmol/g(t=2.156,P&;lt;0.05)。结论:针刺能提高创面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其减轻组织水肿和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CI)海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缓释生物支架材料,了解该种材料中的VEGF体外缓释效果.为骨肌腱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方法]从CI海绵自身的力学、孔径、紫外最大吸收光谱、孔隙率、含水率、傅立叶红外光谱及与VEGF的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研究VEGF胶原缓释系统支架材料的特性,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CI,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结果]CI海绵能够成功的将VEGF包裹起来,可以达到明显的缓释作用,与VEGF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结论] CI海绵有理想的孔径和合理的生物力学及与VEGF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结构性质,VEGF可以从CI - VEGF缓释材料中缓慢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是一种具有良好材料特性的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P -2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取第2代髓核细胞,随机将退变推间盘髓核细胞分为2组.A组:加入100 ng/ml BMP -2,B组:加入200 ng/mlBMP -2,C组:对照组,不加干扰因素.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髓核细胞采用光镜、电镜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细胞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Ⅱ型胶原含量,DMMB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糖胺多糖含量.[结果]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糖胺多糖表达水平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BMP-2蛋白可促进退变腰椎间盘细胞分泌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增加细胞活性,恢复椎间盘的功能和活性,因此运用BMP-2椎间盘内注射有望成为椎间盘退变疾病生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Silver,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对甲沟炎拔甲创面的疼痛、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45例甲沟炎拔甲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3组拔甲创面分别覆盖凡士林纱(A组)、SD-Ag霜+凡士林纱(B组)、烫疮油+SD-Ag霜+凡士林纱(C组),隔天创面处理,直至创面上皮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第1、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3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创面处理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第1、第2次创面处理的疼痛分值[(2.01±1.03),(1.03±0.74)]低于A组[(3.98±1.65),(2.52±0.73)]和B组[(5.84±1.28),(3.73±1.25)];C组单次创面处理时间(3.25±0.73)min少于A组(3.98±1.65)min和B组(5.63±0.79)min;C组创面处理次数(5.65±0.63)少于A组(8.33±0.85)和B组(6.92±0.81);C组愈合时间(14.02±0.86)d少于A组(20.83±1.53)d和B组(17.82±1.04)d,C组与A、B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Ag霜和烫疮油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甲沟炎拔甲患者创面疼痛,缩短单次创面处理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创面处理次数,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临床创面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