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2.
目的评价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2年1月间施行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远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Lazareg肌张力分级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16例17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0~9.7年,平均8.6年。手术方式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全根切断10侧,部分切断2侧,高选择性分束切断5侧;其中切断神经根为颈63次,颈816次。术后远期疗效优3例,有效5例,无效8例9侧。结论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治疗上肢痉挛性脑瘫远期大多数疗效下降和无效,但术前严格选择痉挛较局限的病例、术中进行高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术后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仍然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管周围间隙也称血管周围淋巴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如果对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认识不足则容易误诊,本研究收集了18 例曾误诊为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进行影像特点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首诊误诊的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18 例,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年龄20~72 岁,中位年龄42 岁;误诊为陈旧性梗死灶9 例,脱髓鞘2 例,脉络膜裂囊肿2 例,脑寄生虫(囊虫、包虫)4 例,肿瘤1 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1例,记忆力下降3 例,4 例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有10 例进行追踪,间隔时间约0.5~2.0 年.  相似文献   
4.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建立人工膀胱反射通路,重建膀胱生理反射弧的有效性.方法 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50~300 g;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将大鼠右侧L5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L5后根近端与S2后根远端在硬脊膜囊内分别行显微缝合,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建立人工膀胱生理反射弧.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5个月,在破坏L6~S4节段脊髓制备完全性截瘫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膀胱内压测定.结果 18只大鼠存活至术后5个月,9只大鼠成功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根,获得实验结果.实验侧截瘫前后,单相方波(3mA、0.3ms)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均可记录到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0.10±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刺激(3mA、20Hz、5 s)S2后根,均可记录到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其波幅分别为(0.11±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经新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引出的膀胱内压分别为(6.55±1.33)cmH2O和(6.11±2.01)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截瘫前刺激S2后根,引出的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为(0.144±0.02)mV,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7±0.02)mV,膀胱内压为(10.77±1.78)cmH2O,均大于实验侧截瘫前后(P<0.01).而电刺激对照侧截瘫后S2后根,不能引出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膀胱内压无变化.结论 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通过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可建立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59岁。晨起锻炼时突然感到肩部无力不适来我院就诊,诊断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行断腱修复术,术后症状改善。但术后3个月,无明显外伤情况下再次出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术中探查见肌腱断端退变,无法修复,遂将肌腱固定在肱骨结节间沟,以恢复屈肘功能,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肌腱呈明显退行性变。术后3个月患者因肩部疼痛不愈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6.
一种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方法 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通过动物实验对该装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由固定在膀胱前壁的永磁铁和固定在下腹壁的报警仪组成,报警仪由指南针开关、电源、蜂鸣器和电源开关组成.膀胱容量的变化导致永磁铁位置变化,永磁铁位置变化导致报警仪所在点的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可通过具有指南针功能的报警仪来检测.犬的膀胱从初始状态被充盈到200mL,永磁铁上移距离为31.3~34.1mm,平均32.8mm,报警仪指针旋转47~57°,平均52°,膀胱容量与报警仪指针位置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两者成正相关(r=1.0,P<0.01).当膀胱充盈量预设为150mL时,使报警仪开始报警的膀胱实际充盈量为135~160mL,平均147.6mL,误差<15mL(10%).结论 由报警仪和永磁铁构成的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能够达到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和报警排尿的目的 ,并具有结构简单、易生产制造、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采用硅胶包埋永磁铁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对硅胶包埋的永磁铁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致敏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计算永磁铁作用24 h后L929细胞的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评价样品细胞毒性.使用样品浸提液对30只雄性豚鼠进行常规诱导和激发,24、48 h观察豚鼠腹侧皮肤的红斑水肿反应等级,评价样品的致敏性.观察2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皮内注射浸提液后24、48及72 h局部组织的红斑水肿反应等级,评价样品的皮内刺激作用.观察1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经尾静脉注射浸提液后4、24、48及72 h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评价样品的急性毒性反应.将永磁铁固定在3条犬的膀胱前壁后2、4及8周,观察犬一般反应和局部病理变化.结果 硅胶包埋的永磁铁具有轻微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作用和急性全身毒性作用.永磁铁植入后,犬耐受性好,精神、食欲及二便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术后2、4周犬大网膜与膀胱壁在永磁铁周围发生粘连,8周犬下腹壁与膀胱壁在永磁铁周围发生粘连.永磁铁周围的纤维囊壁薄,其下方的膀胱壁增厚,膀胱黏膜面正常.镜下见膀胱壁各层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和水肿,从浆膜层到黏膜层逐渐减轻.在浆膜层内可见大量的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明显,肌层明显增厚,肌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轻度充血.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所采用的永磁铁经硅胶包埋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PSD-95(postsynaptic density-95)及其突变体PSD-95Y523F和PSD-95Y533F(523和533位酪氨酸分别突变成苯丙氨酸)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腺病毒颗粒对体外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的感染能力。方法双酶切将PSD-95及其突变体的基因分别从载体peDNA3.1(+)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电穿孔法将穿梭重组体转化到电转感受态细胞BJ5183中,使其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同源重组;同源重组体经PacI酶切线性化,脂质体法转入HEK293H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病毒颗粒分别感染HEK293T细胞和原代皮质神经元,荧光检测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电泳鉴定和序列测定证明同源重组体中含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颗粒感染HEK293T细胞后,免疫印迹显示有较高水平的目的蛋白表达;重组腺病毒具有感染原代皮质神经元的能力,在未成熟神经元(体外培养5—9天)中感染率低,而在成熟神经元(体外培养13天)中感染率较高。结论成功构建了PSD-95、PSD-95Y523F、PSD-95Y533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易于感染成熟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4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3例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失误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人工生理膀胱反射弧动物模型,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为观测该反射通路重建排尿功能的修复效果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20只体重280~300 g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L6前、后根分别与S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B组为L6神经根总干与S2神经根总干端端吻合造模.术中显微解剖测量各神经根的外径,L6与S2脊神经根间的距离及L6的可分离长度.术后观察大鼠排尿情况及下肢活动情况,并行BBB评分.术后2周取材对各神经根行Fast Blue染色,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于L6椎体平面,L6神经根总干及其前、后根外径分别为(1.54±0.33)、(0.68±0.13)、(0.88±0.10)mm;S2神经根总干及其前、后根外径分别为(1.39±0.42)、(0.62±0.08)、(0.79±0.14)mm.L6神经根可分离长度为(10.76±2.11)mm;L5、L6神经合干处与S2椎间孔间的距离为(14.21±1.95)mm.两组模型均可无张力吻合.各组大鼠均存活,术后排尿、排便与术前无异.A组术前、术后BBB评分为(20.20±0.35)、(19.80±0.23)分;B组为(20.20±0.35)、(19.20±0.3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6、S2神经根总干的神经纤维为(892±32)、(788±29)根;L6、S2脊神经前、后根神经纤维分别为(354±26)、(532±17)、(325±19)、(478±22)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大鼠L6前、后根分别与S2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且能重建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