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细胸腔引流管(艾贝尔, 8FR, 20 cm)在单孔胸腔镜下肺部肿瘤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部肿瘤手术的患者2 031例, 根据术中应用胸腔引流管种类的不同, 分为超细引流管组(1 026例)和常规引流管组(1 005例),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疼痛指数、术后镇痛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引流管组相比, 超细引流管组的术后24、48、72 h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5);术后3天疼痛指数及术后镇痛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肺不张、气胸、肺炎、二次置管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肺部肿瘤术后采用超细胸腔引流管安全可靠, 可以更好的术后引流, 达到减轻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而且方便护理,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肺实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科组)2021年1月至4月437例孤立肺实性结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4∶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其中训练集350例患者,内部验证集87例患者;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组)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82例孤立肺实性结节患者为外部验证集。训练集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直径和中等风险概率的结节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性能。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TCs值、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是肺实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Nomogram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888和0.871,结果优于影像学特征预测模型(0.835,P=0.007;0.804,P=0.043)、Mayo预测模型(0.781,P=0.019;0.726,P=0.033)和CTCs单独模型(0.699,P=0.002;0.648,P=0.012);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888和0.871,校正C-指数分别为0.853和0.842,内部验证集的预测模型在结节直径5~20 mm和中等风险概率的结节AUC为0.905和0.8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提高肺实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更有效辅助临床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3.
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超细硅胶弹性引流管(艾贝尔,8FR,20 cm,225 ml/min,外径3 mm、内径2 mm)在395例普胸外科手术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31例,女164例;平均年龄(54.5±16.3)岁.395例中肺部恶性肿瘤97例、良性肿瘤35例、肺大疱26例、食管癌133例、贲门癌95例、纵隔肿瘤9例.考虑到脓胸术后坏死及大块脱落组织较多,而超细引流管由于管径限制可能导致引流不畅,故脓胸手术未纳入研究.该引流装置符合国家治疗标准,管腔内部光滑且经抗凝处理,引流能力强,抗拉抗裂力强,保证了其作为引流及拔管的安全性[1-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etor,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1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IF4E,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结果:eIF4E、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00、P=0.002,P<0.05),且eIF4E和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P=001、P=0.004,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P=01、P=0.003,P<0.05)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26、P=0.025,P<0.05).结论:eIF4E、VEGF协同表达对血管生成、食管癌的浸润、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能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1期)、Web of Science、CBM、CNKI、VIP 和 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1月30日,收集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影响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标准的 RCT 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 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19个 RCT 共2558例。Meta分析显示:与手工吻合相比,器械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MD =-20.75,95%CI(-31.42,-10.07),P =0.0001],减少了吻合时间[MD =-14.91,95%CI(-28.10,-1.72),P =0.03],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 =-12.66,95%CI(-23.91,-1.41),P =0.03];但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RR =0.77,95%CI(0.57,1.04),P=0.0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RR =1.44,95%CI(0.95,2.19),P =0.09],胃食管反流发生率[RR =1.21,95%CI(0.86,1.69),P =0.28],术后死亡率[RR =1.15,95%CI(0.79,1.66),P =0.47],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R=1.14,95%CI(0.92,1.43),P =0.24]和术后住院时间[MD =-2.73,95%CI(-6.76,1.30),P =0.18]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工吻合相比较,器械吻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但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术后死亡率、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