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 ,凋亡检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原位凋亡检测 ,特别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由于能在组织原位同时显示凋亡细胞形态和分布 ,且具有简便、快捷、敏感、无辐射等优点 ,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耳蜗的新鲜骨组织脱钙后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尚少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标本及处理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由本院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处死后取耳蜗组织 ,40g L多聚甲醛缓冲液(pH7.4)固定 8~ 12h ,10 0g L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 +微波 75 0W、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脑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 ,评价它们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85例各级脑胶质瘤组织中EphB4、ephrinB2及CD3 4 等蛋白表达 ,根据CD3 4 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EphB4及ephrinB2的蛋白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胞质 ,呈异质性分布 ;两种蛋白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肿瘤 ,P <0 0 5。EphB4( )和ephrinB2 ( )病例的MVD分别为 5 7 3 2±16 4和 65 2 5± 19 4,均显著高于相应的EphB4、ephrinB2弱阳性及阴性病例 (分别为3 5 2 3± 13 7和 3 1 12± 11 6) ,P <0 0 5。结论 :EphB4/ephrinB2在脑胶质瘤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inic/apyrimid-ic endonuclease,APE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骨肉瘤细胞株(HOS、U-2OS、Sa-OS-2)、10例正常骨、10例良性骨瘤和60例骨肉瘤组织中APE1蛋白表达,并根据CD34和FⅧ-Rag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1)APE1蛋白在三种骨肉瘤细胞株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核,60例骨肉瘤组织中43例(72%)呈高表达,17例呈低表达,且显著高于正常骨及良性骨瘤,χ2=30·997,P=0·000。2)APE1表达的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3)APE1强表达组中的瘤内MVD为46·4±26·7,显著高于弱表达组的33·3±20·7,t=2·277,P=0·030。结论APE1在骨肉瘤中过度表达与骨肉瘤分化以及MVD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4.
pSilence APE1提高骨肉瘤放疗敏感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APE1 siRNA表达载体pSilence APE1基因放射治疗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人骨肉瘤细胞9901荷瘤裸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和pSilence APE1 放疗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5天处死动物,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免疫组化SP法检测骨肉瘤细胞APE1蛋白的表达、骨肉瘤细胞的微血管密度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pSilence APE1 放疗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独放射治疗组的肿瘤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Silence APE1 放疗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APE1表达显著降低;pSilence APE1 放疗联合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独放射治疗组(P<0.01),而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pSilence APE1基因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P53蛋白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并探讨血清P53蛋白对HCC动态监测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血清P53蛋白的浓度,同时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130例标本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血清P53蛋白和AFP榆测结果.结果 ELISA检测显示HCC患者血清P53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及肝硬化患者(P<0.05);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3×103.处可检测到单一的条带,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与Western blot检测的光密度值密切相关.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阳性率为64.62%,血清P53蛋白检测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4.62%;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53蛋白检测和AFP检测曲线下而积分别为0.910和0.954,二者Kappa:0.657,P=0.000,表明2种方法 的检测结果有止相关关系,检测结果吻合.结论 血清P53蛋白浓度升高能较好地反映p53基因的突变,对肝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动态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作为HCC手术后动态监测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COX-2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两者的相关性,分析COX-2、EGFR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COX-2与EGFR的表达.结果 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8%和66.7%,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COX-2与EGFR在原发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复发组.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COX-2和EGFR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EGFR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Kappa=0.419,P=0.004).结论 COX-2和EGF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普遍表达,且两者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建立判别方程.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03年11月至2006年4月大坪医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7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12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中8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89%),肝病组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19%),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AFP、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30,40.472,31.708,75.897,153.06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89%,明显高于单项AFP检测的64%(X2=16.362,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0%.结论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AFP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鉴定人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单克隆抗体(hAPE1 mAb)的抗原表位,并建立定量检测hAPE1的ELISA一步法。方法:设计并合成APE1-15肽阵列,鉴定hAPE1 mAb 2-G1和4-F6的抗原表位,应用三维立体结构观察软件Molsoft.ICM-Pro模拟hAPE1 mAb抗原表位的立体结构;采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标记抗体,以hAPE1 mAb为捕获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hAPE1的ELISA一步检测法。结果:APE1-15肽阵列检测结果和抗原表位三维结构显示,2-G1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残基序列的76-90位和109-123位,位于氧化还原区域,为构象型抗原表位;4-F6 mAb的抗原表位对应为hAPE1天然蛋白氨基酸序列的109-147位,位于DNA修复内切酶活性区。ELISA一步法检测hAPE1蛋白的线性范围为8.0~200μg/L,最低检测限为2.0μg/L。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8.6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2.45%,平均回收率为105.47%。结论:hAPE1 2-G1 mAb和4-F6 mAb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成功建立的hAPE1 ELISA一步法为简便、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hAPE1的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骨肉瘤中APE1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APE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骨、10例良性骨瘤和60例骨肉瘤组织中APE1、CD34和FⅧ-Rag等蛋白表达,并根据CD34和FⅧ-Rag染色结果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 APE1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核,骨肉瘤中APE1显著高于正常骨(P<0.05),60例骨肉瘤中43例(72%)呈高表达,17例呈低表达,APE1强表达组中的MVD显著高于弱表达组(P<0.01).结论 APE1在骨肉瘤中过度表达与骨肉瘤分化以及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骨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一个新的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10.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以终末质量评价与反馈为主,缺少对环节和过程质量的控制手段[1-2].通过医疗过程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信息的有效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对医疗质量的实时监控,是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